微闻

标签: 汽车

  • 保时捷中国多地关店

    保时捷中国多地突然关店并取消新年礼物

    2024年年末,保时捷中国的危机仍在持续。继保时捷中国大裁员的传闻后,新浪科技获悉:第一,近期保时捷全国多家线下门店突然关闭,包括义乌、唐山、郑州等。有统计数据显示,保时捷各地的销量均有减少,同比降幅普遍达到三成。第二,保时捷无故取消了车主新年礼物。此前保时捷曾承诺,3年内购车的车主可以收到一份新年礼物。第三,保时捷每年最为重视的试驾活动“凌驾风雪”被取消。该活动自2011年进入中国以来开始举办,已成为车主们的年度试驾“盛宴”。对此,保时捷方面表示,新年礼品发放是根据每年公司和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而“凌驾风雪”活动今年确实暂不举办。

    —— 新浪科技

  • 欧洲汽车行业面临危机

    奔驰车标制造商格哈迪塑料技术申请破产

    德国的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经受住了拿破仑入侵、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但目前欧洲汽车行业不景气,摧毁了这家塑料制造商。格哈迪成立于1796年,一开始生产金属制品,之后乘着德国战后汽车行业繁荣的东风发展壮大。其对注塑成型和烫金技术的熟练掌握使其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可靠的供应商,专门提供汽车格栅、车门把手和镀铬装饰件。但上个月,在经历了长期的成本上涨和需求萎缩后,该公司申请破产,使其1500名员工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随着车企大幅削减产量以应对销售疲软和向电动汽车的艰难转型,包括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这些小型制造商正苦苦挣扎,艰难求生。

    —— 彭博社

  • 小米汽车交付量破13万

    小米汽车交付量破13万 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12月28日,小米汽车宣布:截至目前,小米SU7全年交付量已超过13万,已提前完成全年所有目标。2023年的今天,小米SU7正式亮相。小米SU7提供三款车型,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小米汽车将推出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小米YU7,定位于纯电动中大型SUV市场,据悉,该车售价预计会在30-40万之间,并将在2025年6月-7月份正式上市,入门版配备大电池、激光雷达。新车竞争对手锁定特斯拉Model Y等主流车型。此前官方表示,小米YU7的读音为英文字母的原始发音:Y-U-7。

    —— 凤凰网科技

  • 中国汽车进口降势加剧

    今年1月至11月中国汽车进口64万台降11%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台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仅有80万台。2024年1-11月汽车进口64万台,同比下降11%。11月进口汽车6万台,同比下降27%,环比10月增38%。随着中国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几年汽车进口持续低迷,1-11月持续3年负增长。崔东树表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目前中国进口车主要靠豪华车的需求支撑,非豪华进口车剧烈萎缩。合资品牌进口车快速萎缩,丰田与大众、斯巴鲁等部分品牌进口车萎缩剧烈。

    —— 崔东树

  • 本田日产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联盟

    本田和日产合并磋商力争明年6月达成共识

    本田和日产汽车公司23日将宣布正式启动经营合并磋商。与日产组成企业联盟的三菱汽车将稍迟一步于明年年初判断是否加入。规模庞大的本田和日产率先展开商谈,建立全球第三大汽车联盟的框架,拟设立控股公司,分别进入旗下。三家公司的社长当天上午将向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汇报,并于下午召开记者会。三家公司的供应链或将受到影响。通过经营合并将加强海外新兴厂商崛起的纯电动汽车领域竞争力。就经营合并磋商,本田和日产力争明年6月达成共识。

    —— 共同社、共同社

  • 特斯拉召回70万辆汽车

    特斯拉因胎压监测系统问题召回70万辆汽车

    当地时间12月20日获悉,特斯拉因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警告灯存在问题,召回了近70万辆汽车。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的信件,此次召回涉及部分2024年款电动皮卡(Cybertruck)、2017-2025年款Model 3和2020-2025年款Model Y车型。据悉,这些车辆的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警告灯可能在两次驾驶周期之间未能持续亮起,无法提醒驾驶员轮胎气压过低。驾驶时轮胎气压不当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特斯拉表示,已提供免费的软件更新以解决该问题。

    —— 央视新闻、美联社

  • 自动驾驶汽车比人类安全

    Waymo 在防止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比人类好

    基于保险数据分析的研究显示,Waymo 自动驾驶汽车在发生碰撞时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比人类驾驶汽车要少。Waymo 与瑞士再保险公司合作,研究分析了 Waymo 在四个城市行驶的2530万英里完全自动驾驶里程中与碰撞有关的责任索赔。然后与人类驾驶员基线进行了比较,后者是基于瑞士再保险公司50多万次索赔和2000多亿英里的行驶里程数据。研究发现,Waymo 车辆的表现比人类更安全,财产损失索赔减少88%,人身伤害索赔减少92%。 在2530万英里的行驶过程中,Waymo 涉及9起财产损失索赔和2起人身伤害索赔。普通人驾驶相同距离预计会发生78起财产损失索赔和26起人身伤害索赔。

    —— TheVerge

  • 本田日产会合并

    本田和日产合并磋商力争明年6月达成共识

    本田和日产汽车公司23日将宣布正式启动经营合并磋商。与日产组成企业联盟的三菱汽车将稍迟一步于明年年初判断是否加入。规模庞大的本田和日产率先展开商谈,建立全球第三大汽车联盟的框架,拟设立控股公司,分别进入旗下。三家公司的社长当天上午将向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汇报,并于下午召开记者会。三家公司的供应链或将受到影响。通过经营合并将加强海外新兴厂商崛起的纯电动汽车领域竞争力。就经营合并磋商,本田和日产力争明年6月达成共识。

    —— 共同社、共同社

  • 特斯拉召回70万辆汽车

    特斯拉因胎压监测系统问题召回70万辆汽车

    当地时间12月20日获悉,特斯拉因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警告灯存在问题,召回了近70万辆汽车。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的信件,此次召回涉及部分2024年款电动皮卡(Cybertruck)、2017-2025年款Model 3和2020-2025年款Model Y车型。据悉,这些车辆的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警告灯可能在两次驾驶周期之间未能持续亮起,无法提醒驾驶员轮胎气压过低。驾驶时轮胎气压不当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特斯拉表示,已提供免费的软件更新以解决该问题。

    —— 央视新闻、美联社

  • 日本汽车 industry 合并计划

    本田和日产汽车拟启动经营合并谈判

    18日获悉,本田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拟启动经营合并谈判,正展开协调。双方将探讨成立持股公司,本田和日产置于旗下。本田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18日有关探讨经营合并的消息表示,“正结合各公司优势,就未来的合作展开各种探讨,但尚未有所决定。”

    三菱汽车也正在考虑未来加入该公司。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技术和参与者的历史性结构性转变,美国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中国企业对现有主要参与者构成威胁。这三家国内公司的目标是通过结合技术能力和其他管理资源,成为全球第三大集团。

    —— 共同社、共同社、日经新闻、日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