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人工智能

  • “AI正在改变软件开发:微软30%代码由人工智能编写”

    “AI正在改变软件开发:微软30%代码由人工智能编写”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Meta首届LlamaCon AI开发者活动中透露,目前微软多达30%的代码是由人工智能编写的。这一比例涵盖了其代码库中的部分项目以及一些特定的软件开发工作。此外,纳德拉指出,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代码量正在稳步增长。

    在与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对话中,纳德拉询问了Meta在人工智能编写代码方面的进展。扎克伯格表示,他并不清楚确切的比例,但强调Meta正在开发一个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将用于构建下一代Llama系列AI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GitHub Copilot作为一种强大的AI驱动工具,在代码生成和编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代码补全功能,还能协助进行跨文件重构,并为代码推送更改提供建议。这种智能化的辅助工具正在改变软件开发的方式,使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复杂的编程任务。

    通过这些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正在逐步重塑代码编写的方式,为未来软件开发开辟新的可能性。

  • 日本日比谷公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鸟鸣声识别鸟类种类和位置

    日本日比谷公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鸟鸣声识别鸟类种类和位置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比谷公园近期推出了一项创新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鸟鸣声并识别鸟类种类和位置。该服务由东京一家专注于音频技术的初创企业Hylable开发,旨在帮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东京市中心地区的生态系统。

    据介绍,这套AI系统通过学习在日比谷公园内收录的鸟鸣声数据,并结合声源定位技术实现精准识别。多个麦克风设备协同工作,收集声音信息后经过约10分钟处理,相关鸟类种类和位置等信息便会更新至专门网站以及公园内的咨询点显示屏上。

    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访问这些信息,在公园内按图索骥,寻找自己喜欢的鸟儿,同时享受漫步的乐趣。这一服务不仅为鸟类爱好者提供了便利,也为研究东京市中心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

  • 多邻国人工智能驱动裁员

    多邻国人工智能驱动裁员

    多邻国宣布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战略,并逐步减少对外包员工的依赖。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冯·安在一封全体员工邮件中表示,为了实现”以AI为先”的目标,公司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的工作模式。他提到,仅依靠对现有系统进行微调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并强调未来将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来完成相关任务。

    根据此前报道,多邻国已经在2024年进行了裁员行动,包括裁减约10%的外包翻译员工。尽管公司发言人曾表示不会用AI取代人类专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GPT-3、GPT-4等先进模型的应用,该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将AI技术应用于英语测试业务中,用于生成题目和防作弊。

    值得注意的是,多邻国并非唯一一家尝试通过AI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公司。IBM CEO苏珊·克里南在2024年提出了类似的AI取代计划,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多邻国正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AI驱动的工作流程中,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限制外包合作,同时引入AI辅助招聘和绩效评估机制。这种转变标志着公司正在向更加技术驱动的运营模式转型,其核心目标是提升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 中国互联网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资源竞争持续升级

    中国互联网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资源竞争持续升级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持续升温,算力资源成为各大科技企业争夺的关键资源。近期市场传闻腾讯在2023年第一季度以约20亿元的价格向字节跳动采购了大量GPU算力资源,主要涉及英伟达H20显卡和服务器设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批硬件将主要用于腾讯当前的大模型开发和相关AI业务。

    事实上,不止腾讯,阿里巴巴也在此前的采购中表现出对算力资源的关注。有消息显示,在DeepSeek等AI工具持续火爆的背景下,阿里在今年一季度同样向字节跳动下达了GPU订单。值得注意的是,字节跳动在过去一年中储备了约10万个GPU模组,据估算总价值高达千亿元规模。不过,这些算力资源仅有不到十分之一、即几十亿元的部分用于对外销售。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当前算力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使得GPU租赁成为火山引擎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之一。然而,对于有关腾讯采购字节跳动GPU的具体细节以及阿里相关订单的传闻,两家公司均未予以证实。字节方面更明确表示这些消息并不属实。

    此外,行业内对算力的需求仍在持续攀升。以字节跳动为例,其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展现出勃勃野心:2024年计划将模型参数量从千亿级扩展至万亿级,同时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这也意味着对底层算力的诉求将进一步升级。据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2024年的资本开支达到了800亿元规模,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支持其AI和云计算业务的发展。

    当前,BAT等头部互联网企业都在加速推进大模型研发,而算力资源作为这一竞争的核心要素,其争夺战或将持续升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降本增效与追求”有质量增长”的背景下,未来各大科技巨头在算力布局上的策略调整和竞争态势仍值得关注。

  • 人工智能发展下欧洲汽车产业的技术依赖与产业安全

    人工智能发展下欧洲汽车产业的技术依赖与产业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而这一变革过程中凸显出的技术依赖问题引发了行业关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负责自动驾驶业务的高管马辛指出,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欧洲汽车行业正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对美国和中国在计算机硬件、云服务以及关键技术领域的过度依赖。

    这种技术依赖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欧洲车企需要更高效的计算能力来支持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但在高性能计算机硬件领域,欧洲自身的投资和发展相对滞后。马辛表示,目前行业内广泛使用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主要依赖于美国和中国的供应商,而这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风险可能对欧洲汽车产业构成威胁。

    其次,在芯片制造和云服务领域,欧洲同样面临着高度依赖的局面。高性能计算芯片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部件,但目前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的企业手中。马辛强调,这种技术上的短板使得欧洲车企在下一代智能汽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以宝马集团为例,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其整体业绩。2023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下滑,导致其全球营收和利润双双承压。这一案例凸显出,单纯依赖外部市场和技术支持的商业模式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

    马辛的观点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欧洲是否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打造本土化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和关键技术生态?这不仅是技术安全的考量,更是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启明创投计划募集新资金支持中国人工智能领域

    启明创投计划募集新资金支持中国人工智能领域

    中国领先的风险投资基金启明创投近期宣布计划募集约8亿美元新资金。该基金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美元基金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较为活跃的少数派。作为小米、美团等科技巨头的早期投资者,启明创投正寻求通过本轮募资把握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重新获得市场关注的机遇。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项 fundraising计划仍处于初步阶段,最终规模可能调整至10亿美元上限。该基金由其创始管理合伙人加里·里谢尔和邝子平共同领导,他们将继续专注于中国市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创新企业。

    近期中国AI领域的投资热潮源于DeepSeek开发的高性价比大语言模型引发的市场关注。这一趋势使投资者重新聚焦于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与此同时,行业数据显示,尽管过去几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单笔融资金额呈下降趋势,但随着AI相关领域的兴起,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启明创投的本轮募资计划正是基于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发展的看好。该基金将利用新募集的资金进一步支持其投资组合中与AI相关的创新项目,并继续在这一高增长领域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 蚂蚁集团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蚂蚁集团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蚂蚁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其最新研究显示,通过采用中国制造的半导体技术,该公司成功降低了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成本达20%。据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利用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和华为等关联企业提供的国产芯片,结合混合专家机器学习方法,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方面实现了突破。

    尽管仍在部分领域依赖英伟达的技术,但其最新一代产品已逐步转向使用AMD和其他中国芯片厂商的解决方案。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对本土技术的信任与支持,也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进步。

    蚂蚁集团的研究论文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在某些基准测试中,其模型的表现甚至优于Meta公司的同类产品。这一成果表明,中国的AI技术创新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发布的赛迪顾问人工智能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名单中,杭州凭借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和蚂蚁集团的强劲表现,在前十强中占据3席,成为全国第一。这一成绩彰显了该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整体实力。

    此外,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与蚂蚁集团联合成立的“隐私计算与区块链联合研究中心”,也为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持。近年来,双方在智能垂直加速方案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推动了中国AI芯片产业的发展进程。

  • 苹果公司高管层变动推动人工智能部门调整

    苹果公司正在进行罕见的高管层大变动,旨在让其人工智能工作在经历了数月的拖延和挫折后重回正轨。据知情人士透露,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对AI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的产品开发能力失去了信心,因此决定调动另一位高管来协助:Vision Pro的创造者Mike Rockwell将负责Siri虚拟助手,并向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汇报。苹果公司计划在本周宣布这一系列员工变动。这些举措凸显了苹果公司面临的困境:其人工智能技术严重落后于行业竞争对手,且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该公司能够迅速赶上。

  • 深度求索: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力量崛起

    深度求索: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力量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动态。作为中国企业家李开复所言,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仅少数AI公司将能够存活下来。

    此次事件的核心参与者包括深度求索、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公司。李开复曾预计,在深度求索出现后,现有的人工智能开发模式将被颠覆。根据他的判断,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将是深度求索、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这三个公司。这一观点得到了深度求索创始人王健裂的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市场,有四个领先者正在竞争:xAI、OpenAI、谷歌和Anthropic。李开复强调,深度求索的开源框架展示了其优势,并鼓励更多开发者采用类似模式进行开发。他指出:”我认为,美国的制裁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倾向于认为,深度求索实际上受益于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并且能够在比OpenAI和其他公司低五到十倍的成本下完成训练和推理工作。”

    近期动态显示,深度求索正在快速成长。今年10月7日,该公司发布了开源模型DeepSeek-V2,该模型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于美国同行的产品。同时,该公司还推出了包括通用模型、角色扮演模型、语音模型以及文生图模型等多种创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样的时间点上,字节跳动的豆包视觉理解模型也宣布进行降价,这被视为对该领域竞争格局变化的一种回应。而另一家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则对深度求索的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表达了对其快速发展的认可。

    随着这一轮人工智能竞赛的逐步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市场上,深度求索很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它的开源策略和技术创新不仅为中国AI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球同行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在这场竞争中, depthSeek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李开复、王健裂等中国企业家的前瞻性见解也正在推动这一领域朝着更加开放和协作的方向发展。未来,深度求索将如何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值得持续关注。

  • 鸿海精密工业布局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引领未来增长

    鸿海精密工业布局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引领未来增长

    近日,台湾大型电子代工企业鸿海精密工业(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人工智能(AI)服务器需求激增将成为公司今年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他表示,随着英伟达新一代GPU芯片GB200即将量产,以及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GB300,鸿海的AI服务器营收有望在未来两年内实现突破,并有可能在短期内达成目标。

    作为全球领先的代工企业,鸿海过去 decade 已经在全球范围扩展其业务版图。过去十多年来,苹果iPhone始终是鸿海收入最高的产品线之一,但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不少投资者对鸿海能否找到下一个规模可与iPhone相媲美的产品而感到担忧。对此,刘扬伟表示,鸿海已经找到了两个具有潜力的市场:一个是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另一个是纯电动汽车(EV)领域。

    在AI服务器方面,鸿海已提前布局多年。英伟达最新的GPU芯片即将量产出货,这将为AI服务器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带来重要支持。此外,鸿海还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GPU芯片GB300,进一步巩固其在AI领域的技术优势。

    同时,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鸿海也已经启动了相关布局。根据最新消息,鸿海将在2025年末至2026年初在美国和东南亚推出其首款纯电动汽车Model C的定制款车型。这一计划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新能源市场巨大潜力的把握。

    展望未来,刘扬伟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鸿海将在这两个领域持续保持增长。他强调,鸿海已经掌握了许多核心技术,并且正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相信在这些新战略的引领下,鸿海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鸿海在这两个新兴领域的布局无疑是一个重要机遇。特别是在AI服务器和纯电动汽车这两个高增长领域,鸿海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洞察力。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鸿海有望在这些领域中占据先机,并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