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中国

  • 中国考虑对美部分商品免征125%关税缓解贸易战

    中国考虑对美部分商品免征125%关税缓解贸易战

    中国正考虑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免征125%关税以缓解贸易战影响。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已制定相关清单,并开始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这种做法使北京能够在保持公开立场的同时采取实际行动。一位在中国销售美国医疗设备的公司员工表示,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已与其联系,并确认了该名单。该公司此前曾积极游说,希望为部分依赖进口的商品争取关税豁免。

    与此同时,有消息人士称,一些企业被要求私下与相关部门沟通,以确认其进口商品是否符合免征关税资格。这一举措显示中国政府正努力减轻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维护其对外强硬立场。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包括在2018年对美国大豆、汽车和化工品等14类商品加征关税,以反击美方的贸易行为。

    总体来看,尽管中国政府表示愿意战斗到底,但私下采取的实际行动表明其正在寻求缓解贸易战的影响。这一策略既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压力的关注,也展现了其在国际 trade中灵活应对的能力。

  • 中国取消美国乙烷进口关税

    中国取消美国乙烷进口关税

    中国已取消对美国乙烷进口征收的125%关税。这一决定将减轻中国企业在石化生产中使用美国乙烷的压力,并为美国液化天然气提供新的出口渠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这项豁免尚未公开宣布,但已于近日生效。

    本月初,中国曾将包括乙烷在内的多种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125%,以回应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对等关税。然而,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已悄然取消了这一针对乙烷的高关税政策。

    中国是美国乙烷出口的主要市场,购买量占美国总出口量的近一半。中国主要进口企业包括卫星化工、新浦化工、中石化、三江精细化工和万华化学集团,而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则有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和Energy Transfer等公司。

    此次关税调整可能反映了中国政府在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方面所做的努力。尽管如此,未来两国在贸易领域的互动仍值得关注。

  • 朝鲜IT人员因涉嫌窃取中国军事技术被公安部门拘留

    据朝鲜消息人士透露,近期有一名朝鲜IT人员因涉嫌在华窃取中国军事技术被当地公安部门拘留。该男子名为A某,是朝鲜劳动党军需工业部下属组织派遣到中国沈阳的一名技术人员。据了解,A某上月曾携带笔记本电脑离开宿舍后失联,随后被中国公安部门抓获并关押。在其所携设备中发现了涉及中方武器等重要军事机密的信息,A某也已承认相关犯罪行为。

    事件发生后,朝方迅速召回了与A某同批次在中国活动的其他IT人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朝鲜方面试图窃取盟友中国的军事机密实属罕见。近年来,朝鲜一直在积极借鉴俄乌战场经验,并致力于研发小型无人机和无人机操作系统等武器装备。因此,A某所窃取的中方机密很可能与无人机相关技术有关。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国际间复杂的军备竞赛形势,也凸显出即便是盟友之间,军事机密的安全保护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 欧盟对中国高空作业升降设备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欧盟对中国高空作业升降设备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欧盟委员会于4月28日宣布对中国进口的高空作业升降机械设备征收反倾销税,税率范围在20.6%至66.7%之间。此次征税是基于此前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制造商通过不公平补贴和压价竞争对欧盟市场构成威胁。

    实际上,这一措施是对已实施的反补贴税的进一步加码。早在4月25日,欧盟就开始对中国相关产品征收7.3%至14.2%的反补贴税。两项关税叠加后,总税率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难度。

    调查指出,中国移动升降设备(MAE)制造商通过优惠融资、政府补助以及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原材料等不公平手段获取竞争优势。从2020年到2022年10月,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已从29%提升至41%,且普遍以比欧盟本地竞争对手低约两成的价格销售。

    这一系列关税措施旨在保护欧盟本地制造商在年产值超过10亿欧元的市场中维持竞争力。目前,关于对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征收23.6%至56.1%临时关税的消息也引发了行业关注,相关动态值得持续跟进。

  • 中国考虑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实施关税豁免政策

    中国考虑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实施关税豁免政策

    中国正在考虑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免征125%的关税,并要求企业提交可能符合条件的商品清单。据消息人士透露,商务部的一个工作组正负责收集这些商品信息,并要求相关企业提出申请。这一举措表明中国政府在当前贸易格局中寻求平衡供应链稳定性和市场接受度。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迈克尔·哈特表示,中国政府近期频繁向企业了解哪些从美国进口的产品无法通过其他来源获得,并可能对供应链造成影响。他指出,一些商会成员反映在过去一周内进口的商品并未被加征新的关税。这表明在当前贸易摩擦背景下,中方正采取措施缓解部分企业的压力。

    一份未经核实的包含131类产品的清单近日在社交媒体和商界广泛流传,这些产品包括疫苗、化学品及喷气发动机等。尽管这份清单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它反映了市场对潜在关税豁免政策的高度关注。

  • 美对中国船只港口收费政策

    美对中国船只港口收费政策

    美国政府正推动对中国船只进入其港口征收特别费用的计划。根据最新方案,将按每次美国航程收取费用,具体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此费用将在六个月后开始实施,并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增加30美元。对于非中国籍船东运营的中国建造船舶,则将以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的标准征收,未来三年将分别每年递增5美元和按比例上调集装箱费用。

    该政策源于拜登政府时期的一项调查结果,其目标是通过减少对中国的工业依赖并推动航运业减排。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在最初的计划中曾提出过不同的收费方式,即按船只停靠的每个港口收费,但已被当前方案所取代。这一调整体现了美方在具体执行层面的策略考量。

    该举措被视为美国试图孤立中国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向中国船只收取高额费用,美国意在增加中国企业在国际航运中的运营成本,削弱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这也反映了华盛顿方面对于减少对中国工业依赖度的共同诉求,这在美国两党间已形成罕见共识。

  • 苹果即将通过合作在中国发布AI功能

    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称,苹果计划在iOS 18.6系统中在中国市场推出其人工智能功能。此前有消息称,Apple智能可能随iOS 18.5一同发布,但并未出现在该版本的测试版中。目前来看,苹果或将在今年夏季推出的iOS 18.6(内部代号为“G”)中正式面向中国市场推出这一功能。

    古尔曼指出,苹果正在努力尽快将Apple智能引入中国,并计划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来满足监管要求。具体来说,Apple智能将与阿里合作以满足相关要求,并与百度合作提供视觉智能和Siri服务。此外,尽管Apple智能将基于苹果的端侧AI模型运行,但其功能仍需符合中国的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不仅限于技术更新。IDC预计,在促销活动和Apple Intelligence即将推出的影响下,iPhone 16系列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这表明苹果正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巩固其在华市场的竞争力。

  • 中国出台能效新规对英伟达等AI芯片企业构成挑战

    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期出台的一项针对先进芯片使用的能效新规对英伟达等企业的AI芯片业务在华发展带来了挑战。该规定要求新建数据中心和扩建现有设施时必须采用符合严格能效标准的芯片。文件显示,目前英伟达的H20芯片以及英特尔的部分产品(如HL328和HL388)均未能达到这一最新标准。

    虽然相关规定尚未得到严格执行,但这一政策仍对相关企业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英伟达正在积极寻求与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会面,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调整其H20芯片的技术参数以满足监管要求。与此同时,一些公司通过将现有数据中心的旧芯片替换为H20芯片的方式来规避新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近期也在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对高性能芯片出口的管控,这可能进一步影响包括英伟达和英特尔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向中国市场供应高端AI芯片的能力。目前已有部分产品如英伟达的A800、H800等均受到新的技术参数限制,未经许可的出口将面临禁运风险。

  • 美国将中国多家科技公司纳入”实体清单”影响高科技产业

    美国将中国多家科技公司纳入”实体清单”影响高科技产业

    美国将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近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宣布将50余家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纳入”实体清单”,该决定预计将于3月28日正式生效。此次被列入名单的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宁畅信息产业公司、中科可控旗下服务器品牌Suma以及浪潮信息在内地和港台地区的多家子公司等12家与中国AI大模型开发及超级计算机相关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制裁行动主要针对两个领域:其一是以支持中国量子技术发展为由,对赛澔仪器、安徽科华贸易、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展开制裁;其二是以涉军企业为由,将数十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关注清单。除中国相关企业外,还包括42家巴基斯坦公司以及伊朗、南非和阿联酋的部分企业。

    此次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涉及人工智能、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等多个关键领域,此举或将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目前,中国政府已对此表示关注,并可能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外部挑战。

  • 中国效仿日本模式应对美国贸易壁垒

    中国效仿日本模式应对美国贸易壁垒

    中国正考虑效仿日本模式 应对美国贸易壁垒

    中国政府顾问透露,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等贸易壁垒,中国正在研究采取”自愿出口限制”(VER)措施。这种做法与1980年代日本为避免美国提高进口关税而实施的汽车出口限制类似。

    当前,中国经济官员正在评估这一策略的有效性,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可能在这一问题上施加压力。与日本当年的情况相似,中国政府或就电动汽车和电池等高科技领域的产品出口限制进行磋商,以换取在美国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中国政府高层已释放信号,希望通过双边协议化解贸易争端,避免遭遇更广泛的贸易攻势。这一策略旨在平衡中美经贸关系,同时维护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市场地位。

    在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正积极寻求新的应对策略,既要维护国内产业利益,又要确保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