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月球

  • 美企月球着陆器未能直立

    美企月球着陆器“雅典娜”登陆月球但未直立

    当地时间6日,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已于美东时间当天12时30分左右登陆月球。该公司CEO表示,他们认为 “雅典娜” 未能处于直立状态。美国东部时间2月26日19时16分许,“雅典娜” 着陆器搭乘 “猎鹰9” 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美航天局随后确认该着陆器与火箭分离,前者进入预定轨道,继续飞向月球。大约飞行一周后,这一着陆器预计于3月6日在月球南极附近的陨石坑着陆。“雅典娜” 着陆器携带美航天局多种科技设备仪器,包括钻探设备和质谱仪、激光反向反射器阵列等。执行任务期间,该着陆器将在月球表面测试通信系统,并部署可在月面跳跃的无人机。

    —— 央视新闻、CNN、路透社

  • 月球数据中心概念

    月球测试任务旨在验证月球数据中心可行性

    2 月 26 日,Intuitive Machines 着陆器任务搭载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发射,着陆器带有一个微型数据中心,重量仅为 1 千克,包含 8 TB 的 SSD 硬盘。它属于 Lonestar 公司月球数据中心概念验证任务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是为了保护敏感数据免受地球危害:不用担心气候事件;辐射水平相当稳定;至少目前不是战区。“这就像是我们从未有过的全新备份级别。”

    该概念的另一个动机是数据主权。作为数据中心提供商,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地球地点合法容纳所有潜在客户,除非在外太空。 根据联合国 1967 年的《外层空间条约》,太空和月球“不得因主权主张而被国家占有”,因此数据主权法存在漏洞,月球数据中心可以根据需要适应其所有不同的客户。

    —— IEEE

  • 日本超小型月球探测车 YAOKI 发射升空

    日企开发的月球探测车YAOKI发射升空

    日本新兴航天企业Dymon开发的重约500克超小型月球探测车YAOKI美国东部时间26日晚间搭乘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预计三月上旬抵达月球南极地区。抵达后YAOKI将与着陆器分离,挑战民间企业独家开发的探测车首次月面行驶和照片拍摄。YAOKI长和宽约为14厘米,高约8厘米。被安装在直觉机器月球着陆器Nova-C 2号机的外侧。着陆后将等待五日左右直到达到适宜活动的温度后再释放到月面,在通过从地球的远程操控行驶数小时的同时进行拍摄,并向地球传输。

    —— 共同社

  • 日企开发的超小型探测车将送往月球

    日企开发的超小型探测车将送往月球

    日本航天企业Dymon开发的超小型、超轻量且兼具强度的月球探测车 YAOKI 将搭乘美企“直觉机器”的月面着陆器,最快2月下旬从美国发射。探测车可从地球远程操控,在月面行驶并拍摄。YAOKI长和宽为约15厘米,高约8厘米,重量约500克。本体前部装有两个半球形车轮,为上下对称的形状,即使侧翻也能自行恢复并行驶。兼具耐久性,即使从地球上的100米高空坠落也不会损坏。凭借坚固的机体,YAOKI有望用于多机协作的月球洞穴探测。该公司还计划年内再发射1辆同机型探测车,2026年发射搭载水资源探测传感器的改良机型。未来的目标是和约100辆探测车联动,调查广泛区域并绘制月面地图。

    —— 共同社

  • 美日商业月球着陆器同时发射升空

    美日两台商业月球着陆器同时发射升空

    美国东部时间1月15日1时11分,SpaceX一枚猎鹰9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枚火箭同时搭载了两台商业月球着陆器,它们将沿不同路线前往月球。其中一台着陆器是美国萤火虫太空公司研制的“蓝色幽灵”月球着陆器,高度约2米。该着陆器共搭载了10个NASA的有效载荷,包括一台抗辐射的计算机、一台测量月球表面热流的仪器、一台X射线相机等设备。另一台着陆器是日本ispace公司研制的RESILIENCE月球着陆器,高度约2.3米,搭载了6个有效载荷,其中包括一台名为TENACIOUS的微型月球车、日本高砂热学工业公司的水电解实验装置以及万代南梦宫制作的一块以动画《机动战士高达UC》为主题的纪念金属板。

    —— 观察者网、路透社

  • 日本研究成功启动月球人造重力项目

    日本研究在月球生成人造重力以实现居住

    日本京都大学和鹿岛公司12月18日宣布已启动共同研究,力争在月球表面生成人造重力,开发出类似在地球生活的居住设施。共同研究自本年度启动,首先通过模型或计算机模拟,讨论实现会面临的难题。力争到本世纪30年代在地球表面建造样板设施。若在月球表面等重力较小的环境长期生活,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或肌肉力量下降等对人体的负面影响。通过将居住设施像陀螺一样旋转的方式生成人造重力。按照计划,设施设想为被称为“旋转抛物线”的细长形状,直径约200米、高约400米,规模为可供数千至上万人生活。此前已制作1:2000比例的模型。

    —— 共同社

  • 日本和鹿岛公司计划在30年代建造月球上的人造重力居住设施

    日本研究在月球生成人造重力以实现居住

    日本京都大学和鹿岛公司12月18日宣布已启动共同研究,力争在月球表面生成人造重力,开发出类似在地球生活的居住设施。共同研究自本年度启动,首先通过模型或计算机模拟,讨论实现会面临的难题。力争到本世纪30年代在地球表面建造样板设施。若在月球表面等重力较小的环境长期生活,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或肌肉力量下降等对人体的负面影响。通过将居住设施像陀螺一样旋转的方式生成人造重力。按照计划,设施设想为被称为“旋转抛物线”的细长形状,直径约200米、高约400米,规模为可供数千至上万人生活。此前已制作1:2000比例的模型。

    —— 共同社

  • NASA授权SpaceX蓝色起源提供月球货物运送服务

    NASA 授予 SpaceX 和蓝色起源月球货物运送任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二表示,基于两家公司现有的载人着陆系统合同,将额外授予 SpaceX 和蓝色起源演示任务合同,要求他们提供货运着陆器,将大型设备和基础设施运送到月球表面。SpaceX 的星舰货运着陆器将负责在不早于 2032 财年之前运送加压探测器。蓝色起源将在不早于 2033 财年之前交付月球表面栖息地。

    这些任务的分配基于 NASA 于 2023 年提出的要求,要求两家公司开发其载人着陆系统的货运版本,该系统目前正在为阿尔忒弥斯 III、阿尔忒弥斯 IV 和阿尔忒弥斯 V 开发。

    —— 航空周刊

  • Nasa 和 spacex 将合作开发月球载人着陆系统

    NASA 希望星舰能每周发射一次并一直为 SpaceX 提供改进帮助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的月球载人着陆系统(HLS)项目副经理 Kent Chojancki 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满足太空加油前往月球的需要,星舰的发射速度必须大幅加快,可能达到每周一次,并将考虑使用佛州 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 39A 发射台。Chojnacki 说,“在操作中,可能每两周从一个发射台发射一次,这样每个发射台的周转时间为两周。这样每周都会发射一次,装满太空储罐,然后返回并重复使用那些助推器和加油罐来完成这项任务”。

    Chojnacki 表示,在星舰开发中 SpaceX 一直积极接受来自NASA的数据和硬件审查的反馈,“不是我们在指挥他们。而是‘我们对此有一些想法’,他们能够为了 HLS 而实施这些想法。”

    —— Spaceflight Now

  • 普拉达和 Axiom 联合推出全新月球宇航服

    普拉达和 Axiom 联合推出全新月球宇航服

    意大利奢侈品集团普拉达和初创公司 Axiom Space 周三公布了宇航服的设计,该宇航服将用于美国宇航局 (NASA) 2026 年的阿尔忒弥斯 3 号登月任务。新的 Axiom 舱外机动装置 (AxEMU) 在米兰国际宇航大会上展出,将高度工程化的功能和美学相结合,以应对具有挑战性的月球条件。AxEMU 宇航服可以承受月球南极的极端温度,并能在永久阴影区承受至少两小时的最低温度,宇航员将能够进行至少八小时的太空行走。AxEMU 已经经过了广泛测试,已接近最后的开发阶段。

    随着太空探索和旅游业的发展,奢侈品牌正在探索可能的合作伙伴关系。法国时装公司皮尔·卡丹推出了一款宇航员训练服,将在欧洲航天局科隆中心使用。酒店集团希尔顿正与空间公司合作,支持商业空间站 Starlab 上的乘组人员套房的设计和开发。

    ——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