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英伟达

  • 英伟达担忧华为AI芯片竞争实力

    英伟达对华为AI能力增长表示担忧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近日举行闭门会议,英伟达公司CEO黄仁勋与美国议员就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重点围绕华为在AI芯片领域的快速进展展开,黄仁勋表达了对华为技术实力增强的担忧。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会谈中英伟达高管强调了AI作为国家级战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提到若限制其向中国供应高性能计算产品,可能会反而提升华为芯片的竞争优势。这种策略可能导致全球市场对中国自主研发的AI解决方案产生更多需求,尤其是基于昇腾系列芯片开发的应用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报道称华为最强AI芯片昇腾910D即将交付首批样品,这款芯片被认为可能在性能上与英伟达的产品形成竞争。同时,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也传出消息,正在研发不依赖中国技术的光刻机方案。

    作为回应,英伟达发言人表示黄仁勋重申了公司支持美国政府在全球推广本土技术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

  • 英伟达CEO黄仁勋十年来首次加薪

    英伟达CEO黄仁勋十年来首次加薪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基本工资在十年间首次上调。根据该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委托书文件显示,黄仁勋2025财年的总薪酬为4990万美元,较2024财年增长了46%。其中,基本工资从此前的约100万美元增加至150万美元;浮动现金薪酬也从去年的约75万美元增至150万美元,增幅达一倍。此外,黄仁勋还获得了价值3880万美元的股票奖励,并享受包括住宅安保、咨询费用及司机服务在内的福利,总计350万美元。

    这一加薪决定得到了英伟达薪酬委员会的认可。委员会认为,在综合考虑公司内部薪酬公平性等因素后,给黄仁勋增加基本工资是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他自2013年以来首次获得基本工资上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该年度的薪酬调查中是唯一一位不从公司领取任何固定薪资的CEO。

    此外,在全球汽车行业中,英伟达和Lucid等科技公司的高管薪酬水平远超传统车企同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49家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首席执行官总薪酬中,英伟达和Lucid的高管薪酬遥遥领先。这种现象与行业趋势密切相关:在股票激励机制驱动下,企业高管的收入与其公司股价高度绑定,而技术革新带来的高增长往往使这类企业的股价表现优于传统行业。

    这一薪酬结构不仅反映了科技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的激烈程度,也揭示了行业对关键技术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以博通为例,其首席执行官陈福阳在1.605亿美元股票激励的帮助下,2023年的总薪酬达到博通员工中位数薪酬的510倍,成为该领域收入差距最大的高管之一。

    总体而言,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推动下,科技行业高管的薪酬水平正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企业对核心人才的重视,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

  • 英伟达因美国出口管制在中国市场面临潜在百亿美元损失

    英伟达因美国出口管制在中国市场面临潜在百亿美元损失

    英伟达因美国出口管制可能在中国市场损失超100亿美元收入。该公司已宣布计提55亿美元的潜在损失,原因是美国政府对H20人工智能芯片实施了新的出口限制措施。然而,业内知情人士表示,这一政策的实际影响可能远超过100亿美元。此前,英伟达高管曾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并计划在美国进行5000亿美元的投资,这让他们误以为能够获得豁免,从而向中国客户保证H20芯片订单不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英特尔已通知其中国客户,销售部分先进AI处理器需先申请许可证。

  • 美国政府对英伟达H20芯片实施出口管制导致55亿美元费用

    美国政府对英伟达H20芯片实施出口管制导致55亿美元费用

    美国政府对英伟达H20芯片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将导致该公司本财年第一季度计入约55亿美元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与H20系列芯片相关的库存、采购承诺和准备金。此举源于美国方面对于芯片可能被用于或转用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担忧。

    此次限制措施严重削弱了英伟达为应对先前出口管制而专门设计的产品线。英伟达警告称,进一步收紧出口限制不仅会强化中国摆脱对美国技术依赖的决心,还可能削弱美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 中国出台能效新规对英伟达等AI芯片企业构成挑战

    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期出台的一项针对先进芯片使用的能效新规对英伟达等企业的AI芯片业务在华发展带来了挑战。该规定要求新建数据中心和扩建现有设施时必须采用符合严格能效标准的芯片。文件显示,目前英伟达的H20芯片以及英特尔的部分产品(如HL328和HL388)均未能达到这一最新标准。

    虽然相关规定尚未得到严格执行,但这一政策仍对相关企业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英伟达正在积极寻求与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会面,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调整其H20芯片的技术参数以满足监管要求。与此同时,一些公司通过将现有数据中心的旧芯片替换为H20芯片的方式来规避新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近期也在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对高性能芯片出口的管控,这可能进一步影响包括英伟达和英特尔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向中国市场供应高端AI芯片的能力。目前已有部分产品如英伟达的A800、H800等均受到新的技术参数限制,未经许可的出口将面临禁运风险。

  • “英伟达布局美国供应链 应对特朗普关税与本土化战略”

    “英伟达布局美国供应链 应对特朗普关税与本土化战略”

    英伟达斥资数千亿美元布局美国供应链: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与企业本土化战略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斥资数千亿美元采购美国制造的芯片和电子产品。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外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对关键产业的威胁,包括美国政府近期出台的加征关税政策。英伟达表示,其最新的设计芯片以及用于数据中心的英伟达驱动服务器,均可在台积电和鸿海在美国运营的工厂生产。黄仁勋强调,未来四年里,英伟达计划采购总额可能达到500亿美元以上的产品,预计美国市场将为其带来数千亿个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

    这一供应链转移战略的决策,不仅体现了英伟达对本土化生产的重视,也反映了其在全球市场战略布局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并非孤单一家响应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企业。根据2019年通过的《美国关键产业改进法案》,美国政府将获得450亿美元资金,以改善供应链、加强制造业并防止关键物品依赖进口。此外,特朗普政府近期还向芯片供应商发出了加征关税的通知。

    从行业背景来看,这一关税政策并非首次对全球产业产生重大影响。2021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部分产品实施加征关税,并针对华为采取了限制性措施。然而,在限制华为出口的同时,美国也试图通过其他方式遏制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竞争力。以芯片制造为例,受此政策影响,全球物流成本上升、供应链布局发生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供应链转移战略也面临着挑战。根据2017年的研究,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创新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同时,美国政府近期还试图通过限制华为相关产品的出口来实现对中国的制约。然而,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英伟达并未被这些政策所动摇。

    从更广泛的战略层面来看,英伟达的供应链转移战略反映了其在全球市场战略布局的重大调整。这一决策不仅有助于规避外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对中国产业的打压,也为美国本地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全球产业链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应对策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综合来看,英伟达斥资数千亿美元布局美国供应链的战略选择,既是其在全球市场战略布局的重要调整,也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积极回应。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规避外部风险,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能否成功实现供应链本土化、制造能力的自主升级,将取决于其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

  • 全球AI基础设施基金规模再扩至1000亿美元英伟达与xAI携手添补重力

    AI 基础设施基金再添两大重量级伙伴:英伟达与 xAI 成功加入

    近日,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贝莱德宣布携手微软、阿布扎比 AI 投资基金 MGX 一起发起一项规模超300亿美元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这一消息近日又被 two 英寸的两家科技巨头 xAI 和英伟达正式加入。

    此次 xAI 和英伟达的入伙,标志着 AI 技术发展所必需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将获得进一步强化。双方在声明中表示,计划从投资者和企业处筹集 300 亿美元后,基金的总规模将扩大至1000亿美元。这一 ambitious 的目标旨在应对未来几年内 AI 开发所需电力和数字基础设施可能面临的严重供应短缺问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包括微软、英伟达、 xAI 等公司掀起一场关于 AI 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数据显示,这三家公司已经各自斥资 hundreds 亿美元在相关领域展开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据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AI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将进一步激增。

    贝莱德作为该基金的发起方之一,早在去年九月就与 MGX 和微软共同成立了这一投资实体。此次 xAI 和英伟达的入伙,无疑将为这个 ambitious 的 AI 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注入新的活力。

  • 通用汽车与英伟达携手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通用汽车与英伟达合作打造下一代汽车等

    英伟达宣布与通用汽车合作,借助AI、仿真和加速计算技术,合作打造下一代汽车、工厂和机器人。两家公司将共同利用英伟达加速计算平台(包括搭载 NVIDIA Cosmos™ 的 NVIDIA Omniverse™)构建定制化人工智能系统,训练 AI 制造模型,优化通用汽车的工厂规划和机器人开发。通用汽车将使用 NVIDIA DRIVE AGX™ 车载硬件,打造未来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车内增强型安全驾驶体验。英伟达黄仁勋表示:“物理智能时代已至,我们正与通用汽车共同变革交通方式,从车辆到生产它们的工厂。我们很高兴能与通用汽车合作,为其愿景与专长量身定制AI系统。”

    —— 英伟达新闻稿

  • 英伟达发布新一代AI半导体“Rubin Ultra”,性能提升显著

    英伟达新AI半导体处理性能提升至1.5倍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18日在年度开发者大会GTC的主题演讲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将新型GPU嵌入AI服务器,并通过大型云服务商等渠道提供。英伟达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推出名为“Blackwell Ultra”的新型半导体。相比当前的先进 AI 半导体“Blackwell”,其人工智能处理性能将提升1.5倍。这将有助于推动具备更复杂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高级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能即时回答问题,还能有条理地思考并得出结论。英伟达2026年将推出下一代人工智能半导体“Rubin”,2027年再推出性能更强的“Rubin Ultra”。Rubin Ultra的处理性能将达到Blackwell Ultra的14倍。

    —— 日经新闻

  • 亚马逊自研AI芯片降价 challenge英伟达:潜在竞争加剧

    亚马逊大幅降低自研AI芯片价格挑战英伟达

    为说服云客户使用其自研人工智能芯片而非英伟达产品,AWS祭出了杀手锏:大幅压低价格。据一位长期使用AWS的客户透露,该公司近期向其推销搭载自研芯片Trainium的服务器,声称其计算性能与英伟达旗舰产品 H100 相当,但价格仅为后者的 25%。AWS的这一努力突显了英伟达如今面临的最大风险,其主要客户都在开发自己的AI芯片。长期以来对这种情况的担忧促使英伟达支持像CoreWeave和Crusoe这样的新兴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初创公司,通过将搭载其芯片的服务器出租给企业来抢占云计算市场份额。最近的降价举措表明,AWS看到了一个可以在云计算销售方面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机会。

    —— Th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