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中国

  • 多个科技行业领袖集体到访中国

    昨日,有多位科技行业领袖造访中国。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与高通公司总裁安蒙一同到访小米汽车工厂,受到雷军、林斌等公司高层的接待,并有合影流出。

    与此同时,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也抵达北京。他不仅参观了景山公园,并对景山山顶俯瞰故宫全景的壮丽景象表示震撼。在游览过程中,库克还接受了壹心娱乐董事长杨真真的介绍,并获赠了一件唐装礼物。库克对北京表达了高度赞赏。

    今日,库克出席了在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会上,当被问及是否使用过DeepSeek时,他给予了肯定的回应:”当然,它非常棒!”

    这些高管的行程与表态,凸显出中国市场在全球科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 2023年美国与中国能源合作与主权投资者战略机遇

    2023年美国与中国能源合作与主权投资者战略机遇

    2023年,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访问,美国与多国关系持续深化,能源合作成为双方互动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阿布扎比一家主权投资者宣布与美国建立250亿美元合作伙伴关系,投资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项目的发电。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两国在传统国防领域之外的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更预示着能源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正逐步形成。

    ### 阿联酋与美国的能源投资

    2023年6月,阿布扎比的一家主权投资者与美国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投资25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项目。这一合作将由来自阿联酋的主权基金ADQ和Energy capital Partners共同推进。尽管最初的承诺为50亿美元,但最终计划投资额超过250亿美元,并主要集中在美国资产上。此次合作最初于特朗普会晤后不久正式签署。

    ### 阿联酋的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

    作为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阿联酋近年来致力于 beyond energy(能源之外)领域的发展。从核能到人工智能,再到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阿联酋正通过多元化战略逐步提升其经济竞争力。美国与阿联酋的合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各国的产业升级投资

    除了阿联酋的能源合作外,2023年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投资热潮。全球著名渔业公司Blumar宣布计划投资1.5亿美元用于水产养殖领域,通过与Agthia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将利用双方资源提升项目业绩。

    同时,在美国,一项涉及高酸度气田开发的20亿美元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此外,俄罗斯与埃塞俄比亚的塔巴核电站建设项目也于2018年达成协议,计划投资约25亿美元。这些项目体现了各国在石化冶金、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探索。

    ### 全球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趋势

    在能源技术领域,俄罗斯与埃塞俄比亚的合作是两国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与此同时,阿联酋对高端制造业的投资表明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这种趋势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国纷纷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 总结:2023年全球投资热点

    综上所述,2023年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阿联酋与美国的合作、Blumar公司的水产养殖投资以及鲁维斯厂和Gard士公司的高端制造项目,共同构成了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新生态。这种投资趋势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措施,积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3D打印行业的开支已达19亿美元,美国相关领域的投入则高达54亿美元。同时,半导体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关键领域如芯片制造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这些数据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各国发展策略的深刻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持续调整,各国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通过加强多元化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应用,各国将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的发展,以期在全球产业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 禾赛科技拟在中国境外设厂以规避关税

    禾赛科技拟在中国境外设厂以规避关税

    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制造商计划明年开设首家境外工厂,其背景是客户敦促该公司做出相关安排以规避地缘政治紧张的影响。总部位于上海的禾赛科技已经围绕其被列入黑名单与五角大楼展开法律战。首席财务官樊鹏在接受采访时说,公司在继续运营中国境内工厂的同时,还计划在境外建立生产线,以避免与地缘政治和关税相关的风险。樊鹏表示,希望分散风险的我司客户觉得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分散化的供应链还有助于对冲潜在的物流中断。禾赛的首个境外项目将在今年底前破土动工,目标是在2026年投产,在当地创造数百个就业机会。

    —— 英国金融时报

  • 核聚变:中国崛起

    美国已经在核聚变领域落后于中国

    中美正在竞相打造全球首个电网规模的核聚变能源。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如今中国正奋起直追,投入数倍资金并且以创纪录的速度推进相关项目。虽然美国拥有最多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但中国在新项目建设方面独占鳌头。中国现有的国家托卡马克项目“东方超环”(EAST) 不断创造纪录,在过去几个月里与法国的 WEST 项目交替保持着反应堆内等离子体最长约束时间的纪录。中国另一个由国家大力资助的项目“夸父”将于今年完工。这个位于安徽的核聚变园区还将拥有一个名为“BEST”的新型托卡马克装置,预计2027年完工。中国迅速推进新项目之际,美国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升级现有设备上,其中一些设备已使用超过30年。

    —— CNBC

  • 欧洲汽车业需向中国学习以避免落后

    雷诺CEO:在汽车行业欧洲应向中国学习

    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梅奥日前公开呼吁,面对中国强劲发展势头,在汽车行业,欧洲应当转变思维方式,向中国学习,以避免彻底落后。梅奥指出,目前欧洲仅控制着10%的电池生产,90%的锂精炼产能在中国。欧洲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速度也慢了很多。欧洲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不足,因为欧洲产的电动汽车竞争力不强,比中国车售价更高,而欧洲民众的购买力跟不上。汽车向电气化发展是有利趋势,“我们不会再回到过去了”。欧洲应采取虚心态度,建立新的联系,与中国制造商合作,从他们的方法中汲取灵感,并尝试预测新的技术革命方向。

    —— 新华社、法兰西西部报

  • 美国将对中国制造的传统半导体进行听证会

    美国下周二就中国传统半导体举行听证会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下周二就中国制造的传统半导体举行听证会,此举可能导致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芯片征收更多关税,这些芯片为汽车、洗衣机和电信设备等日常用品提供动力。这项调查始于去年12月,由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启动,旨在保护美国和其他半导体生产商免受中国大规模增加的芯片供应影响。美国从今年1月1日起对中国半导体征收50%的关税。传统芯片使用的是十多年前推出的旧制造工艺。美国商务部去年12月表示使用芯片的美国产品中有三分之二含有中国传统芯片,一半的美国公司不知道其芯片的来源,其中包括一些国防行业的公司。

    —— 路透社

  • 中国逮捕盗版网站运营者

    中国警方逮捕盗版网站“ZzzFun”的运营者

    日本的动画公司等加盟的文化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 (CODA) 3月6日透露,中国河北省的公安机关今年二月以违反《著作权法》为由逮捕了一名辽宁省男子。该男子涉嫌运营盗版网站及智能手机APP,向中国国内观众提供日本动画等。据悉,该男子运营的网站和APP名为 “ZzzFun”,仅日本动画就未经许可地上传了约1800集,通过广告获利约700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34万元) 。包括Aniplex、角川在内的13家公司去年5月通过文化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提出了刑事检举。

    —— 共同社

  • 中国将出台多款可重复使用火箭

    中国多款可重复使用火箭今年将首飞或试验

    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容易,日前表示,包括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在内的多款中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今年将首飞或试验。这种火箭可以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并提高发射频率。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突破。去年航天科技集团和蓝箭航天都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容易说,今年还将有包括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在内的多款可重复使用火箭实施首飞或者进行相应的试验。此外,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载人火箭也包括一型可重复使用火箭。

    —— 央视新闻

  • 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下降49%

    特斯拉中国2月份批发销量同比下降49%

    特斯拉公司上个月在中国的批发销量再次大幅下降,而比亚迪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进一步拉开了领先优势。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周二晚间发布的初步数据,由埃隆·马斯克领导的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批发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 49%,至30,688辆。这一数字也远低于特斯拉一月份从其上海工厂出货的63,238辆。特斯拉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销量疲软与比亚迪形成鲜明对比。比亚迪上个月批发销量31.8万余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161%。特斯拉在中国经历了艰难的2024年 。自 2020 年上海工厂开始量产以来,首次录得年度出货量下降,这表明本地竞争加剧以及全球需求疲软。

    —— 彭博社

  • 中国研究领域全球芯片产量领先

    报告显示中国芯片研究论文产出全球最多

    美国乔治敦大学新兴技术观察项目 (ETO) 昨日发布报告称,2018年至2023年间,全球发布约47.5万篇与芯片设计和制造相关的论文。其中34%的论文有来自中国机构的作者参与,15%的论文有美国作者参与,18%的论文有欧洲作者参与。在全球芯片研究论文产出的前十名机构中,9家为中国机构。在芯片研究高质量论文方面,中国同样高居榜首。在所有芯片设计和制造相关的高被引论文中,50%的论文有来自中国机构的作者参与,有美国作者参与的论文占比为22%,有欧洲作者参与的论文占比为17%。韩国和德国分列第三和第四,但与前两名差距较大。

    —— 新华社、E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