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 美国科研人员流失加剧

    美国科研人员流失加剧

    美国科研人员流失问题日益严峻。根据《自然》杂志的最新调查,在接受民意调查的1200多名科学家当中,多达75%的人正考虑因特朗普政府政策而离开美国。这一趋势在年轻研究人员中尤为显著:690名研究生中有548人、340名博士生中有255人表示有移民倾向。欧洲和加拿大成为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这种流失潮与特朗普政府的科研政策密切相关。在其削减联邦科学预算、停止广泛范围内的科学研究资助后,美国科研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以埃隆·马斯克领导下的政府削减成本计划为标志,科研投入大幅减少,导致许多科学家对职业发展失去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济因素外,地缘政治竞争也加剧了人才流失。特别是在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数据安全担忧和国际竞争压力使得美国科学家的处境更加艰难。这些趋势不仅影响着美国科学发展的步伐,也可能为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崛起提供更多机会。

  • 微信及其他通讯工具功能升级

    微信及其他通讯工具功能升级

    近日,微信官方宣布推出全新功能,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沟通体验。在最新版本中,用户只需进入设置界面开启”自动翻译聊天中收到的消息”功能,即可实现无需逐条长按的操作。目前该功能支持包括简繁体中文、英语、韩语、日语等在内的18种语言互译,极大地提升了跨语言交流的效率。

    与此同时,微信还优化了消息管理功能。用户在聊天页面通过长按消息并选择”多选后”操作,即可一次性选取并转发或收藏从指定位置开始的所有消息,有效简化了信息处理流程。这一改进显著提高了用户整理和分享信息的效率。

    此外,在企业协作方面,企业微信作为专业办公工具,延续了与微信一致的沟通体验,并提供丰富的OA功能和应用接口。其与微信消息、小程序、支付等服务的互通特性,为企业的高效办公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即时通讯领域,QQ邮箱移动客户端也进行了多项优化升级,不仅支持多平台使用,还新增了文件中转站、日历提醒等多项实用功能。其新邮件实时提醒机制和对通用协议的支持,让用户能够更轻松地管理工作与私人邮箱。

    值得一提的是,在单聊会话中,快速会议功能可自动邀请对方加入,大大简化了沟通流程。此外,企业微信还新增了智能机器人和负责人管理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协作效率。这些改进不仅优化了日常沟通方式,也为工作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中国的网络审查技术与法律框架的最新发展

    近日曝光的一份数据库揭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审查技术上的最新进展。该系统旨在自动识别并标记政府认为敏感的内容,目前已有超过13.3万个示例数据输入至这一复杂的大型语言模型中。这些示例包括对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批评、对腐败党员的报道以及企业家对执法部门不当行为的投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人工智能审查系统的覆盖范围远超传统的敏感话题,如天安门事件等标志性历史事件。除了用于在线内容监管外,该系统还可以辅助改进现有的审查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监控能力。这一数据集被发现存储于百度服务器托管的Elasticsearch数据库中,暴露出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伦理建设也在持续推进。2024年1月,浦东新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及侵犯芯片、动力电池及人工智能领域商业秘密的重大案件。此外,最新出台的《伦理审查办法(草案)》将具有舆论和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模型明确列为高风险科技活动,并要求进行严格审查。

    这些举措表明,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 人工智能技术滥用引发学术失范及诚信危机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近期多起高校学生因不当使用AI工具而被开除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维尔纽斯大学在过去一年中已开除了10名违反AI使用规则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作业和毕业论文中涉嫌滥用人工智能技术。类似情况在美国顶尖学府也陆续出现:耶鲁大学的一位EMBA学生约翰·多伊因与校方就AI工具的使用产生分歧而对学校及教授提起诉讼;麻省理工学院则开除了中国留学生严某,因其在作业中利用ChatGPT修改数据并被认定为学术不端。

    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部分高校面临的学风浮躁和学术失范问题,也凸显了当前学术评价机制的僵化和科研诚信监管体系的缺位。专家指出,尽管个别造假者可能付出代价,但现有惩处力度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导致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公布的案件处理结果,包括华中农业大学原教授黄飞若的学术不端案,进一步警示学术界需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高校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AI使用规范,并探索更具创新性的监管方式,以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伦理和诚信问题。

  • 主题教育总结与成效提升

    在主题教育中,及时总结和反思是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关键。2020年,《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后续主题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随后,在2023年的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中,强调了要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注重实际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国家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章在主题教育总结会议上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对主题教育成果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偏差,确保主题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 警惕免密支付安全风险

    警惕免密支付安全风险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近期,中消协陆续接到多起因”免密支付”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不法分子一旦利用该功能,可能对消费者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免密支付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当消费者的手机丢失或账号信息泄露时,不法分子可利用免密支付功能直接进行消费操作,购买虚拟服务等行为均无需二次验证,这使得资金被盗取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因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广大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首先,非必要情况下应避免开启”免密支付”功能。对于已经开通的免密支付服务,建议优先选择关闭,并仔细检查是否与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等进行了绑定,及时取消相关授权。

    其次,在确实需要使用部分免密支付服务时,建议单独设置特定场景下的支付权限,避免与其他重要账户混用,以降低风险敞口。同时,消费者还应定期登录手机支付平台,查看已授权的第三方应用列表,取消那些不再使用的或不信任的应用程序的支付权限。

    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强调,这些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被盗刷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李开复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的差距已显著缩小。他提到,过去认为中国的落后时间为六至九个月,但如今在某些核心技术上仅落后三个月,在特定领域甚至已经实现领先。这种进步得益于像深度求索(DeepSeek)这样的初创公司的崛起,这些企业成功探索了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芯片和应用算法。

    李开复强调,尽管美国的半导体制裁给中国公司带来了短期挑战,但也促使中国企业突破限制,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种 “双刃剑” 效应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还使中国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越。例如,在数据、算法和算力这三个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上,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速度正在快速提升。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也在快速发展,部分领域的创新能力已接近甚至赶超美国水平。展望未来,这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中美之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并为中国在全球AI领域的话语权奠定基础。

  • 消费电子产品摄像头及AI技术整合趋势

    消费电子产品摄像头及AI技术整合趋势

    苹果正致力于为Apple Watch配备摄像头,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出视觉智能等人工智能功能。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透露,标准版Apple Watch的摄像头将嵌入显示屏内,而Apple Watch Ultra的摄像头则将位于侧面,靠近数字表冠和按钮。这一创新功能将使Apple Watch能够”看到外部世界并利用AI传递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还在研发配备摄像头的AirPods,这些设备将采用与iPhone 16相同的新一代视觉智能技术,可与手机摄像头协同工作,实现诸如将活动传单信息自动添加到日历或查找餐厅信息等功能。

    与此同时,其他科技产品也在不断融入AI和智能技术。例如,新款iPad Pro配备了支持人物居中功能的12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特别适合在使用妙控键盘或智能双面夹时进行横屏视频会议。此外,三星Galaxy Z Flip6手机也推出了5000万像素摄像头和AI功能,搭配强劲的电池续航性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户外或长途使用体验。

    这些产品更新不仅体现了硬件技术的进步,更展现了AI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整合趋势。从Apple Watch到iPad Pro,再到Galaxy Z Flip6,智能化、多功能化正成为未来科技产品的显著特征。

  • 文书书写规定

    文书书写规定

    2010年2月4日的文件对医疗记录书写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规定,医疗文书应当做到简明扼要,并需注明患者的最终去向。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必须及时书写抢救记录。值得注意的是,门(急)诊的抢救记录书写内容及要求应与住院病历保持一致。

    2024年9月25日的内容指出,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献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论文的核心内容。摘要是对全文的精炼总结,旨在为文献内容提供梗概。

    此外,2024年10月25日的内容提到,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件列举了相关情况,并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同时,文中还结合丰富的实例,对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核心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对提升科技论文的撰写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人群夜间睡眠时长及问题研究

    中国人群夜间平均睡眠时长为6.85小时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最新调查,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夜间平均睡眠时长为6.85小时。这一数据较去年增加了6分钟,但入睡时间却延迟至00:18,较去年晚了17分钟。尽管国民开始逐渐重视夜间睡眠时长,但仍存在严重缺觉和熬夜现象:26%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足六小时,同时还有近8%的”晚睡党”日常处于严重缺觉状态,平均睡眠时间在五小时及以下。

    研究显示,午睡已成为部分人群的重要补充。72%的人群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较去年增加9%。其中,社交类运动与规律运动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普遍具有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且综合睡眠质量更优,主观睡眠满意度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相关问题亟需加强干预。肥胖人群往往存在入睡时间较晚、睡眠时长偏短、夜间清醒次数较多等问题,整体睡眠质量较低。这一现象与我国人群日益严峻的肥胖趋势密切相关,值得社会各界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