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美国

  • “欧盟与美国就减少关税达成协议”

    “欧盟与美国就减少关税达成协议”

    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谢夫乔维奇近日表示,美欧双方已通过多轮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他指出,如果美国将服务出口纳入考量,整体贸易逆差或将大幅减少至约500亿欧元,并强调这一目标可通过增加从美国进口天然气和农产品来实现。

    谢夫乔维奇明确表示,欧盟无法接受美国继续对欧盟商品征收10%的关税作为公平解决方案。他重申,欧盟的目标是与美国达成一项”平衡且公平”的贸易协议。同时,他还透露正与其他国家谈判代表保持联系,这些国家同样在寻求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还表示愿意与美国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出口激增的影响。这一表态为美欧贸易谈判增添了新的筹码,显示出双方在解决贸易争端问题上存在潜在的合作空间。

  • 英国美国加强加密货币监管领域合作

    英国美国加强加密货币监管领域合作

    英国计划加强与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领域的合作。近日,英国财政大臣宣布了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为加密资产市场制定规则,并首次明确表示将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根据英国财政部发布的政策文件,新规将重点规范加密货币交易所、经纪商以及加密借贷等市场行为,并赋予金融行为监管局新的执法权限。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将对海外稳定币发行方实施特殊豁免政策,允许其无需遵守新规定。这一政策体现了英国在吸引全球金融科技企业方面的灵活性。

    此次监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英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财政大臣表示,通过制定稳健的加密货币规则,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并为创新提供保障。

    当前,加密货币行业正经历”寒冬”考验,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代币价格大幅下跌,多家借贷平台和投资机构陷入困境。然而,传统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正在积极探索适应这一新兴市场的有效方式。英国与美国的合作将为全球加密资产监管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此次政策调整不仅反映了英国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的战略布局,也展现了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雄心。通过深化与美国的合作,英国有望进一步巩固自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 中国取消美国乙烷进口关税

    中国取消美国乙烷进口关税

    中国已取消对美国乙烷进口征收的125%关税。这一决定将减轻中国企业在石化生产中使用美国乙烷的压力,并为美国液化天然气提供新的出口渠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这项豁免尚未公开宣布,但已于近日生效。

    本月初,中国曾将包括乙烷在内的多种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125%,以回应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对等关税。然而,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已悄然取消了这一针对乙烷的高关税政策。

    中国是美国乙烷出口的主要市场,购买量占美国总出口量的近一半。中国主要进口企业包括卫星化工、新浦化工、中石化、三江精细化工和万华化学集团,而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则有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和Energy Transfer等公司。

    此次关税调整可能反映了中国政府在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方面所做的努力。尽管如此,未来两国在贸易领域的互动仍值得关注。

  • 美国拟取消人工智能芯片分级出口限制

    美国拟取消人工智能芯片分级出口限制

    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调整拜登时期制定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官员正在研究取消对全球国家实施的分级准入制度,该制度曾用于控制尖端人工智能芯片的使用权和某些模型的权重,以确保最先进的计算能力留在美国及其盟国。

    今年一月发布的原有规则将全球划分为三个等级,用以确定不同国家可以获得的先进半导体数量。特朗普政府官员正在评估放弃这一分层准入方式,转而采用基于政府间协议的全球许可制度。这一调整可能使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将芯片技术作为更有力的筹码。

    目前这些计划仍处于讨论阶段,但若得以实施,可能会对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美国删除法案通过

    美国众议院近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名为《删除法案》的法律草案,该法案旨在打击未经同意在网络上传播他人私密图像和视频的行为,其中特别针对包括人工智能生成的”深度伪造”材料在内的相关内容。这一法案预计将在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后成为法律,并将标志着美国在互联网治理领域的重要进展。

    据媒体报道,《删除法案》以409票对2票的绝对优势通过。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将未经允许发布任何人私密图像或视频的行为定性为联邦犯罪,同时要求在线平台在接到相关举报后的48小时内必须移除此类非法内容。这一法案获得了美国两党的共同支持,并在今年二月已由参议院审议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新法律不仅涵盖传统意义上的色情内容,还将矛头对准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AI技术所生成的”深度伪造”材料。这一举措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

    此外,该法案的通过也引起了国际关注。事实上,早在2015年英国就已将未经他人同意发布私密照片或视频的行为定为违法,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来打击此类行为。这些都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交的普及,各国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删除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在打击网络侵权内容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 量子计算领域国际竞争加剧 美国面临与中国较量的关键考验

    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竞争正日益激烈,美国面临关键考验。微软总裁史密斯近日撰文警告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可能在这一尖端科技领域超越美国,威胁其经济安全和全球竞争力。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美国仍处于量子计算机研发的领先地位,但这种优势并非绝对。史密斯特别强调,不能排除中国已与美国处于同等水平的可能性,更遑论拉开差距。他指出:”虽然很多人认为美国依然领先,但我们不能忽视战略意外,也不能否定中国可能已经缩小差距的事实。简言之,我们输不起这场量子计算的竞争。”

    针对这一紧迫形势,史密斯建议特朗普政府应将量子研究投入列为优先事项,更新《国家量子计划法案》,并扩大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量子计算机测试项目。他呼吁采取具体行动,确保美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近期IBM宣布成功研制50量子位处理器原型,这一进展被业内视为”量子霸权”争夺战的重要里程碑。虽然其性能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已充分表明量子计算领域正在进入关键竞争阶段。

  • DHL恢复向美国提供超过800美元的货运服务

    DHL恢复向美国提供超过800美元的货运服务

    全球快递公司DHL于2025年4月28日起恢复向美国消费者提供申报海关价值超过800美元的货运服务。此次调整是基于与美国政府的建设性对话后达成的决定。根据新规,发往美国的价值在800美元至2500美元之间的货物将再次采用加急非正式入境程序通关,从而帮助DHL恢复正常运营。此前,由于美国海关法规变化导致申报价值超过800美元的货物面临运输延误,DHL曾于4月21日暂停该项服务。此次调整使DHL能够更好地应对监管要求,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的货运服务。

  • 亚马逊应对美国加征关税调整采购策略与降价

    为了应对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对自身业务的影响,亚马逊正在对中国产品供应商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其大幅降低价格以保护利润率。据几位参与谈判的供应商顾问透露,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达145%关税后,亚马逊迅速转变了对从中国采购产品的态度,要求家居用品、消费电子产品等多个品类卖家将价格下调至两位数百分比。

    这一举措显示出亚马逊正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关税政策带来的财务压力。除了要求降价外,亚马逊还调整了采购策略,大幅减少直接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并转而优先选择那些拥有美国本地库存的供应商。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绕开高关税壁垒,还能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并非唯一一家受到影响的企业,其他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零售商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

  • 希音因美国关税上调商品售价

    希音因美国关税上调商品售价

    受美国即将实施的新关税政策影响,中国电商平台希音已提前上调其在美国市场的商品售价。这一举措凸显出贸易摩擦对消费者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近期数据显示,希音平台上各类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美容与保健类热销商品的平均涨幅最为显著,前100件商品的价格在4月18日较4月17日上涨了51%,其中部分商品涨幅甚至超过一倍。家居用品和玩具类商品的平均涨幅也达到30%以上,涨幅最大的是一款10件套厨房用纸巾,价格上调幅度高达377%。相比之下,女装的价格涨幅较为温和,为8%。

    此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决定取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自5月2日起,对每个包裹征收的关税将提高至120%,并且美国邮政总局还将把每件邮包的费用提升到100美元,6月1日后这一收费标准将进一步上调。

    对此,希音表示这是为了应对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另一家中国电商平台TEMU也发布了类似声明,称其运营成本已增加,并将从下周开始上调商品售价。两家平台均强调,在政策调整前价格将保持稳定。

    作为应变策略,这些中国电商平台早些时候已在布局。例如,希音和TEMU在美国建立了配送中心,允许卖家将商品运至美国并存放在当地仓库。这一举措旨在缩短配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并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 美国开征非美籍汽车运输船入港费

    美国政府自今年10月起将对在非美国船厂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入港费。此举旨在通过经济手段保护本国造船和海运业,维护所谓的”经济安全”。根据美国贸易法301条,收费依据是船舶装载的最大车辆数量乘以每CEU(可装载一辆小型汽车的空间)150美元的标准。

    大型汽车运输船的载客量通常在6000至7000辆之间,这意味着一艘满载的船只将被收取超过100万美元的费用。该政策将在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程序后于10月14日正式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美国国内建造与对象船舶同等或以上规模的船舶,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船体钢材全部采用美国产、焊接和涂装等工艺均在美国境内完成、发动机和螺旋桨等关键部件也必须使用美国国产,则可最多获得三年的入港费豁免。

    这一政策不仅影响到中国等非美国造船企业,还可能对全球汽车物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10月这个全球海运旺季,预计将会增加相关航运成本,并给依赖中国海运公司的国际物流带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