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技术发展

  • 欧盟为人工智能采取新的行动

    欧盟:人工智能存“阴暗面” 科企须提醒用户

    彭博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尧罗娃(Vera Jourova)星期一(6月5日)说,尽管AI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充当正面力量”,但也存在一定的“阴暗面”、具备一定风险,能对社会构成负面影响;尤其当“新技术为应对不实信息带来的新挑战”。

    尧罗娃说,目前已采纳欧盟“应对不实信息自愿行为准则”的企业,包括TikTok、微软和脸书母公司Meta等,并对AI生成的不实信息进行“明确标注”。

    欧盟正在协商一份AI法案,以制定生成式AI的管理规章,并计划下周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发起关键性表决。

    不过,即便欧盟能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最终商定的法案,各大企业很可能也要等到2026年才须遵守相关规定。

    —— 联合早报

  • linux基金会推出risc-v软件生态系统

    Linux基金会欧洲分部推出RISC-V软件生态系统(RISE)项目。

    Linux基金会的欧洲分部,即相对较新的Linux基金会的组织,今天宣布启动了RISC-V软件生态系统(RISE)项目。RISE旨在汇集广泛的软件和硬件供应商,加速“为各种市场细分领域运行高级操作系统的高性能和低功耗RISC-V核心的软件可用性”。创始成员包括谷歌、英特尔、MediaTek、英伟达、 Qualcomm Technologies、Red Hat和三星。

    Linux基金会欧洲分部表示,项目成员将提供工程人才和财务支持,以解决项目指导委员会计划概述的具体软件需求。

    “RISE项目致力于在开源工具和库(例如LLVM、GCC等)中启用RISC-V,以加速实现和上市时间,” Linux基金会欧洲分部总经理Gabriele Columbro说道。 “RISC-V是欧洲技术和工业景观的基石,因此我们很荣幸为RISE项目在Linux基金会欧洲分部提供一个中立、值得信赖的家园。”

    ——techcrunch

  • GPT-4替代高级数据分析师的能力

    阿里达摩院:GPT-4替代年薪60万的数据分析师只要几千块

    按新加坡行情,年薪8.6万-9万美元(60-63万人民币)的高级数据分析师,换成GPT-4就只需要三四百美元(2000多人民币)了。

    这项结论来自阿里达摩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新论文,被网友评价为对AI和数据分析领域感兴趣的必读论文。

    具体来说,结论中高级分析师指在金融行业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数据分析师。

    而GPT-4的表现,在大多数指标上能与一位6年工作经验的人类相当,正确性低于人类,但复杂性和一致性指标高于人类。

    在与另一位5年工作经验的分析师对比中,GPT-4在信息的正确性、图表的美观性、洞察的复杂性等方面输给人类。

    如果与2年工作经验的初级分析师对比,GPT-4在正确性上表现更好,而且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但GPT-4完成所有类型的任务都要比人类快得多。

    在假设每个月有21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按市场价支付工资的前提下,得出最终结论。

    —— 量子位

  • 王小川称追上GPT-4需要3年左右

    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入局大模型创业,称追上GPT-4需要3年左右

    4月10日下午,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正式对外宣布开启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创业。王小川与前搜狗COO茹立云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旨在打造中国版的OpenAI,研发并提供通用AI服务、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

    王小川表示,面向机构的融资会在近期启动,该公司将会在年底发布面向ToB(企业端)领域的大模型产品。他表示:“追上ChatGPT水平,我觉得今年内可能就能够实现,但对于GPT-4或者GPT-5,我认为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应该不会低于两年。”

    —— 钛媒体

  • GPT未来会产生意识

    360周鸿祎:GPT一定会产生意识 不担心“失业潮”

    在2023数字安全发展与高峰论坛上,三六零创始人周鸿祎谈到,GPT未来一定会产生意识。(它)产生意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还在持续的自我进化,能力不断的更新。我们需要做到让其安全可控。

    周鸿祎认为,“GPT是场新工业革命,其意义超越了互联网、iPhone的发明。”未来每个行业、企业、个人都会拥有定制化GPT。在场景化、工程化、产品化、商业化方面,中国拥有优势,有能力发展自己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但中国的大语言模型距离GPT-4有两到三年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宽容和耐心。

    周鸿祎还表示,对于人工智能将带来“失业潮”他持乐观态度。

    —— 上海证券报

  • 鸿蒙OS代码量增长有多少?

    鸿蒙OS有多少代码?

    日前的HDC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公布了一些数据,2019年的Harmony OS(鸿蒙)1.0版本只有492万行自研代码。
    龚体称这已经是华为整个公司甚至中国软件行业厚积薄发的结果了。
    到了2022年,根据龚体的信息,鸿蒙OS的代码量已经增加到了2396万行,两边对比一下,华为在这三年中又多写了1904万行代码。
    用龚体的话说,”我们不敢有一时一刻的停歇。”

    #鸿蒙

  • 联邦机构为量子计算机增加准备工作

    白宫指示联邦机构在未来六个月内为能够破解公钥密码学的量子计算机增加准备工作

    乔-拜登总统周三发布的一份备忘录命令联邦机构加紧准备,以应对有一天量子计算机能够打破目前用于保护世界各地数字系统的公钥密码学。

    这份名为《国家安全备忘录10》(NSM-10)的文件呼吁为量子信息科学(QIS)制定 “整个政府和整个社会的战略”,包括 “抗量子密码学提供的安全增强措施”。

    主要的关注点是预期创建一个与密码分析有关的量子计算机(CRQC)–这是美国以及诸如中国等对手的一些QIS研究的假定目标。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不远的将来,当量子信息科学成熟,量子计算机能够达到足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时,它们将能够破解目前保障我们数字通信安全的大部分密码学”,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周二在备忘录发布之前告诉记者。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密码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发表的作品,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更新。

    这位官员说:”好消息是,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很快将发布新的加密标准,可以防止这些未来的攻击。”

    拜登的备忘录在为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国家安全局和在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方面具有权威作用的NIST等机构布置任务时,20多次提到了抗量子加密技术。

    这些机构将有大约六个月的时间来 “建立所有目前部署的密码系统的清单要求,不包括国家安全系统(NSS)”。

    NIST和CISA还将被要求与私营部门建立联系,包括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将重要系统过渡到抗量子密码学。

    拜登周三还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将创建一个国家量子计划咨询委员会,包括白宫官员和来自工业界、学术界和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多达26名专家。该命令建立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2018年签署成为法律的《国家量子倡议法》的基础上。

    —— the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