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室温

  • 《自然》杂志撤回关于室温超导材料研究的论文

    美国室温超导论文从《自然》杂志撤稿

    11 月 7 日,《自然》杂志宣布撤回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兰加·迪亚斯在今年 3 月份发表的一篇论文,该论文声称发现了一种在室温和相对低的压力下具有超导性的材料。

    《自然》杂志称应部分作者的要求,该论文已被撤回。作为对这项工作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他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发表的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研究材料的出处、所进行的实验测量和所应用的数据处理协议。上述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问题破坏了已发表论文的完整性。

    此外,该杂志还单独对论文中提出的电阻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担忧。该杂志的调查和发表后审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担忧是可信的、实质性的,但仍未得到解决。

    —— 自然杂志 (nature)

  • 韩国团队声称发现一种在室温下工作的超导体

    自然杂志:科学家迄今为止未能证明韩国团队的 LK-99 材料是室温超导体

    一个韩国团队声称发现了一种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工作的超导体,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科学家和业余爱好者进行了大量的复现工作。但最初在实验和理论上重现这一值得关注的结果的努力却未能成功,研究人员仍然深感怀疑。

    由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 Sukbae Lee 和 Ji-Hoon Kim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 7 月 1 日 25 日发表的预印本中表示,一种由铜、铅、磷和氧组成的化合物,被称为LK- 99,在环境压力和温度高于 127 °C(400 开尔文)时是超导体。研究小组声称,样品显示出超导性的两个关键迹象: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其中材料排出磁场,导致样品悬浮在磁铁上方。以前的努力仅在极低的温度或极高的压力下在某些材料中实现了超导。尚未证实任何材料在环境条件下是超导体。

    首次复现LK-99的尝试在最近几天的报道中并没有改善该材料的前景。这些研究都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该材料具有超导性。(韩国团队未回应《自然》杂志的置评请求。)

    印度新德里国家物理实验室和北京北航大学的两个独立实验团队分别报告说,他们成功合成了LK-99,但没有观察到超导性的迹象。中国南京东南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第三个实验在LK-99中没有发现迈斯纳效应,但在-163°C(110开尔文)时测得LK-99的电阻接近零——这远低于常温,但对于超导体来说却很高。

    理论学家也加入了争论。几个理论研究使用了一种名为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技术来计算LK-99的电子结构。DFT计算表明LK-99可能具有有趣的电子特性,在其他材料中,这些特性与铁磁性和超导性等行为有关。但是没有一项研究发现LK-99在常规条件下是超导体。

    复现尝试的有限成功并没有平息网上的猜测。尽管许多材料(包括石墨烯、青蛙和钳子)都可以表现出类似的磁性行为,但未经证实的样本视频(据称是由于超导性而悬浮)已作为“证据”流传开来。

    —— 自然杂志(nature)

  • 韩国科学家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该材料被命名为 LK-99,是一种参铜铅磷灰石,呈现六方晶体结构,超导临界温度最高 126.85°C (400K)。作者通过零电阻转变与迈斯纳效应的测量证实了该材料的超导性 (并附上了悬浮视频)。论文中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合成方法,条件与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很快就能被人验证。

    —— a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