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网信办

  • 中国网信办举报中心开设针对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的举报邮箱

    中国网信办举报中心开设涉“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专项举报邮箱

    中国网信办举报中心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宣布,为配合中央网信办“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特开设邮箱[email protected],专门受理涉“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相关举报线索,欢迎广大网民朋友举报监督。

    —— 央视新闻

  • 中国网信办开展的“清朗·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

    中国网信办整治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

    中国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覆盖各类基于地理位置提供同城信息内容或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包括:借本地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话题,肆意谩骂诋毁、抹黑攻击;炒作本地偶发的极端案事件,关联标签挑动地域对立;散布涉本地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领域虚假信息,捏造谣言,引发群众恐慌;以变体字、内嵌网址、行业黑话等方式,发布色情网址和 App 链接;以“茶”等暗语或者不合理高价售卖特定商品。为线下色情、诈骗引流;以兼职招聘、刷单做任务等名义招募刷单员。

    —— 中国网信办

  • 中国网信办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中国官方整治编造网络黑话烂梗等问题

    中国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问题。专项行动要求,各地网信、教育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集中清理不规范、不文明网络语言文字相关信息,严格落实整治任务。专项行动也鼓励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加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科普宣传,倡导文明用语用字,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 中国网信办

  • 中国网信办整治编发虚假不实新闻信息行为

    中国网信办整治编发虚假不实新闻信息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提升主流新闻舆论影响力,近日,中国网信办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 “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专项行动。中国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网信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指导网站平台优化公众账号类别设置,专设 “新闻类账号”,并将审核许可资质作为开设新闻类公众账号前置条件。推动“持证亮牌”,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均应在获批服务形式的显著位置明示主体名称、许可证编号。督促网站平台优化算法模型和推荐机制,对新闻类账号发布的高质量新闻信息优先推送。拓宽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受理、核查处置相关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 网信办

  • 中国网信办征求《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意见

    中国网信办就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中国网信办就《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确定服务资费标准。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有关的卫星通信系统、关口站、地球站、配套通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实施非法侵入、干扰、破坏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基础设施的活动。境内用户数据应当在境内地面设施处理,未经批准不得经由卫星转发至境外关口站、地球站等设施。不得在中国境内使用境外机构、组织或个人的卫星通信资源用于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

    —— 中国网信办

  • 中国网信办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传播活动

    中国网信办要求规范生成合成内容传播活动

    中国网信办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到,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平台服务的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规范生成合成内容传播活动。1、核验文件元数据中含有隐式标识的。2、用户声明为生成合成内容的。3、平台服务提供者检测到显式标识或其他生成合成痕迹的。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对于确为、可能和疑似生成合成内容的,应当在文件元数据中添加生成合成内容属性等信息。提供必要的标识功能,并提醒用户主动声明发布内容中是否包含生成合成内容。

    —— 中国网信办

  • 中国网信办启动专项行动整治网络直播乱象

    中国网信办启动专项行动整治网络直播乱象

    一是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编造虚假“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购买低质伪劣商品。利用未成年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形象吸粉引流。摆拍编造虚假社会热点,浪费公共资源。二是“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打着“情感咨询”“婚恋军师”等名义歪曲婚姻观念。三是传播“软色情”信息。四是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权益。直播互动中污言秽语,拉踩引战,刺激打赏。追逐、拦截、骚扰他人直播搭讪。五是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中国中央网信办专项行动为期1个月。

    —— 网信办

  • 中国网信办要求AI模型在发布前准备数万个问题以测试答案是否安全

    中国网信办要求AI模型在发布前准备数万个问题以测试回答是否安全

    在中国,大多数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在向公众发布之前都需要获得中国网信办的批准。据知情人士透露,互联网监管机构要求企业准备 2 万至 7 万个问题,用于测试模型是否能给出安全的答案。企业还必须提交一个数据集,其中包含 5,000 至 10,000 个模型将拒绝回答的问题,其中大约一半与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共产党的批评有关。如果用户在一天内连续三次或累计五次提出不当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运营商必须停止为其提供服务。

    这些要求催生了一个小型咨询行业,专门帮助民营企业获得其模型的批准。为了提前测试这些模型,咨询公司通常会雇佣前任或现任互联网监管机构的官员。一家位于广东的机构,其服务起价为80,000元人民币,约合11,000美元。

    —— 华尔街日报

  • 中国网信办:网购时人脸识别属于个人信息过度收集

    中国网信办:网购时人脸识别属于个人信息过度收集

    4月9日,中国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中国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尤雪云介绍,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权、默认授权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大家肯定都经历过网购,网购的基本功能服务就是购买商品,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包括:注册用户的移动电话号码,也就是我们的手机号;收货人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如果超出这些的话,比如像人脸识别,那样就是过度收集了,不是必要个人信息了。”尤雪云举例说。

    —— 界面新闻

  • 中国网信办启动一月期的清朗行动

    中国网信办为整治网络戾气,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清朗行动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按照 2023 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国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坚决打击以下7方面问题:“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斗狠PK等低俗不良直播行为;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煽动网上极端情绪。

    —— 网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