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 域名过期后可能的法律风险

    你有备案的域名过期后却忘记注销的吗?那可能很危险

    在注册域名并且公安备案、ICP备案后,过几年域名到期了,这个时候会有专门的流氓公司打你的主意。

    他们会抢注这个域名,利用这个域名建立一个盗版电影网站,放一些热门盗版电影(不涉黄),此后他们的另一个公司(拥有电影版权的公司)对网站进行取证。

    随后是去法院告你盗版要求赔偿,在公安那里这个域名的所有人还是你(或贵司)从法律流程上来说完美无缺,你一定会输掉官司,这个时候流氓公司就等着你和解(自然不会少要和解费)。

    他们有专门的团队把整个过程流程化、低成本化。

    如果你们有废弃的域名记得注销备案,如果是大厂更要记得这事,大厂赔得更多。

    —— 黑洞资源笔记频道

  • 中国游戏版号管理情况

    游戏版号没有等上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2022年6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有60款游戏获得版号,这是今年第二批获得版号的游戏名单。
    其中一款叫《智力弹球》的游戏虽然获得了版号,但其申请方深圳市千智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3月7日注销。
    深圳千智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公司主营游戏开发、代理发行和运营。公司已在3月7日注销。
    查询该批次名单还发现,不少获得版号的游戏公司已经提前调整和转型。如《攻守战争》运营方杭州电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已无法打开,《影业梦想家》运营方北京蓝鼠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网转型知识付费;《剑与魔龙》运营方武汉二十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网则转型资讯发布和招聘网站。上述三款游戏均已获得版号。

  • 《“一键解绑”功能仍处内测阶段,为什么有媒体进行了报道》

    目前“一号通查”公众号上“一键解绑”功能无法打开

    9日上午,记者联系中国信通院,对方工作人员称,此项工作由该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负责,但目前该功能尚处于内测阶段,没有运行也没有对外发布。上游新闻记者在“一号通查”公众号发现一则消息,称自5月24日起,“近期对号码绑定服务能力升级,期间暂停服务申请,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既然还没推出,为什么有媒体进行了报道,且有“一键解绑”截屏?该工作人员未直接回应,而是再次强调该功能还在内测阶段,“可能别人看得见,你看不见。”

    解绑与否进入罗生门。

  • 短信转发器被识别

    短信转发器被识别

    有网友反馈,短信转发器在未安装反诈app的情况下,被识别。

  • 网盘行业再现热潮

    和彩云将更名为中国移动云盘,运营商要重点发力网盘的节奏?

    在网盘倒闭大潮后主流网盘里也就百度网盘还活着,结果还全面搞限速(360和微云不在讨论范围)。

    但天翼云和和彩云这两款存在感不高的网盘并未关闭,相反天翼云这几年发展的似乎还不错,阿里云盘去年也发布了,现在和彩云也要挂上中国移动这个大品牌了,网盘行业突然又热闹了起来?

    —— 蓝点网

  • 中国智能手机需求大幅下滑

    中国智能手机需求大幅下滑

    中国的智能手机需求正在迅速降温,因为新冠疫情的再次爆发削弱了消费者支出,促使包括苹果公司(Apple Inc., AAPL)在内的手机制造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在最近几周对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发出警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本周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的智能手机发货量同比下降了34%,至1,770万部。该机构表示,今年头四个月智能手机发货量下降30%,至约8,600万部。

    苹果公司曾于4月底警告说,中国新一波新冠疫情可能会使本季度销售额减少多达80亿美元。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Xiaomi Corp.,)本月表示,其1-3月的智能手机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一定程度上因为中国严格的新冠防控政策导致国内物流紧缩、商店关闭和零部件短缺。

    —— 华尔街日报

  • 大科技公司与隐私立法

    大科技公司喜欢大谈隐私,但他们同时试图扼杀隐私立法

    亚马逊、苹果、谷歌、Meta和微软经常在公开声明中支持隐私,但在幕后,他们一直在通过一些共同的组织来削弱或扼杀美国各州的隐私立法。

    这是根据非营利性新闻机构The Markup本周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这些公司雇用来自相同的几个团体和律师事务所的游说者,以破坏或淹没各州的隐私法案。

    该报告研究了31个州的立法机构在考虑隐私立法时,发现有445名游说者和游说公司代表亚马逊、苹果、谷歌、Meta和微软,以及TechNet和州隐私和安全联盟等行业团体工作。

    据称,这些游说者往往在隐私法案出台之前或之后才首次注册。

    更重要的是,The Markup发现这些说客中有75人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即位于加州索萨利托的Politicom Law。他们代表苹果、谷歌、美达和微软在21个提出隐私立法的州开展工作。

    Politicom没有对评论请求作出回应。

    —— theregister

  •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数字联系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数字联系

    中国的潮流塑造了美国人的在线体验,而美国的科技公司也启发了中国的科技公司。…

    中国人无法正式访问Facebook或谷歌,但它们都向中国企业售出了数十亿美元的广告,这些企业希望凭此接触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国公民或说中文的人。

    广告公司群邑集团的全球商业情报总裁布赖恩·威泽表示,2021年,中国企业为Facebook贡献了约100亿美元的广告销售额。对于在中国没有任何正式用户的企业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正如我昨天在On Tech专栏中所写的那样,没有中国商户的繁荣,就不会有我们所知的亚马逊,是他们扩大了这家电商的产品选择范围。

    在中美两国,趋势和商业理念也会在各自的互联网领域内相互流动。或许你们还记得那个新款智能手机总比上一代小的时代,在那之后,大屏智能手机开始在中国消费者中流行起来,导致如今超大尺寸手机变成了全球主流。如果你对手里巨大的iPhone很满意,在一定程度上你应该感谢2010年代北京和上海的智能手机消费者。

    还有一些中国潮流也改变了美国人的上网体验。直到现在,美国互联网企业还在不停尝试模仿中国的娱乐式网络直播带货,但都没能成功。那些企业高管和投资者之所以对欧美送餐服务给予厚望,部分原因也是中国的外卖服务无处不在。…

    但中国的威权式互联网管控和美中之间的敌意依然不能让两国的数字世界彻底隔离开来,这还是让我看到了些许希望。

    —— 纽约时报

  • 数据开边国界时代结束

    无国界数据的时代正在结束

    每当我们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点击Instagram广告或刷卡时,我们都会创建一个数字数据。

    这些信息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支撑数字经济的无国界货币。比特和字节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监管,它帮助推动了谷歌和亚马逊等跨国巨头公司的崛起,并重塑了全球通信、商业、娱乐和媒体。

    现在,对数据开放国界的时代正在结束。

    法国、奥地利、南非和其他50多个国家正在加快努力,控制其公民、政府机构和公司产生的数字信息。在安全和隐私问题,以及经济利益和独裁及民族主义冲动的驱动下,各国政府正越来越多地制定关于数据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移动的规则和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获得 “数字主权”。

    根据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的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要求数字信息存储在特定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44个。

    虽然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封锁其数字生态系统,但对信息流动施加更多的国家规则是民主世界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改变了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广泛商业化以来的运作方式。

    —— 纽约时报

  • 这些科技巨头在世界范围内的收购行为

    大型科技公司比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强大,危机帮助他们得以大肆收购小型科创企业

    今年迄今为止,苹果、亚马逊、微软以及Facebook和谷歌的母公司已经损失了2.7万亿美元的价值,大约相当于英国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那么,这些公司对华尔街的这种刺激做了什么?微软将其员工的奖金增加了一倍,谷歌承诺招聘更多的工程师,而苹果则向其顶级硬件人才发放了20万美元的奖金。

    股市的相对恐慌和科技巨头的正常平静之间的不协调预示着一个时期,分析师、投资者和经济学家预测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将扩大他们在各自市场的领先优势。

    对其前景的看好反映了这样一种认识,即这些公司已经严格控制了世界上一些最有利可图的业务:社交媒体、高端智能手机、电子商务、云计算和搜索。它们在这些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其他业务中的影响力,应能减轻通货膨胀的痛苦,即使这些挑战冲击着沃尔玛和塔吉特等大公司,而股市也接近熊市区域。…

    研究公司 Bernstein 的技术分析师 Toni Sacconaghi 表示,这些(许多小型的)公司的价值暴跌将创造购买机会。他说,大型交易可能很困难,因为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审查 Facebook、苹果、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收购行动,但针对新兴技术或工程师的小型交易可能会很猖獗。

    根据金融数据公司 Refinitiv 的数据,在大衰退期间,Facebook、亚马逊、谷歌、苹果和微软从 2008 年到 2010 年收购了 100 多家公司。其中一些交易已经成为他们今天业务的基础。

    ——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