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中国

  • 中国出口商预备加征特朗普关税

    中国出口商提前发货以规避特朗普关税

    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出口商正寻求将货物提前发往美国,此前当选总统特朗普承诺在上任第一天就对来自这三个国家的商品加征新关税。在上周北京举行的一个大型供应链博览会上,物流公司代表表示,在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10%的关税后,咨询提前发货的客户数量有所增加。在美国港口,提前发货的迹象很明显。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洛卡表示,10月份,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90.5万个,同比增长25%。他表示:“一些托运人将货物提前装运,以防范潜在的新关税。”

    —— 英国金融时报(全文截图)

  • 瑞典向中国发出合作请求

    瑞典就电缆受损事件向中国发出合作请求

    瑞典已向中国发出正式合作请求,事关一艘中国商船及其可能涉及波罗的海数据电缆受损事件。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向记者说,该国11月28日发出请求。他强调,这一请求并不意味着对中国的指控。克里斯特松早前在发布会上说,瑞典已经与相关中国船只和中国进行接触,希望这艘船驶回瑞典水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1月29日表示,中国愿同相关国家合作查明事实真相,中瑞双方正就此保持着密切沟通。这艘名为“伊鹏3号”的中国散货船目前泊于丹麦领海外。瑞典、丹麦和德国的船只一直在监控该船。一条连接芬兰和德国的高速光缆在一个多星期前被切断,可能是因外部冲击。附近一条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的线路也被破坏。事发时,这艘中国船只位于这两根光缆附近。

    —— 新加坡联合早报

  • Q3中国智能平板市场出货量升至713万台

    今年Q3中国智能平板市场出货713万台

    根据洛图科技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级智能平板市场的出货量为713.1万台,同比增长3.5%。其中,线上监测市场 (不含拼抖快等新兴电商) 的零售量占到整体出货量的41.2%,达293.8万台,同比上涨4.9%;销额为84.5亿元,同比上涨0.5%。2024年第三季度,智能平板线上市场销量前四名为Apple、华为、小米和荣耀,与2023年同期保持不变,第五名由2023年的联想变为了2024年的科大讯飞。洛图科技预测,2024年中国消费级智能平板市场在全渠道的出货量可达2863万台,同比增长1.6%。

    —— 洛图科技

  • 苹果全球供应商多数都在中国

    苹果葛越:全球最重要的200家供应商超八成都在中国设厂

    11月26日,苹果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没有中国的供应商,就没有今天的苹果公司。从数字上可以看到,我们全球最重要的200家供应商中,超80%都在中国设厂。”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苹果携手四家中国供应商:领益智造、歌尔股份、裕同科技和水晶光电科技亮相,展示其与中国供应商一起共同推动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产品性能方面的最新成果。葛越提到,苹果不遗余力地助力供应链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过去五年,苹果公司在中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投资已经超过200亿美元。

    —— 澎湃新闻

  • 欧洲电池行业应避免依赖中国

    欧洲三国敦促欧盟电池行业避免依赖中国

    法国、德国和瑞典周四呼吁即将上任的新欧盟委员会确保欧洲电池生产的未来,避免依赖中国来满足其绿色转型的需求。在周四欧盟部长会议讨论欧盟竞争力之前发布的文件中,欧盟三个成员国表示,欧洲电池公司面临着在不公平的全球竞争环境中扩大规模的共同挑战。欧盟需要削减繁文缛节、加快审批流程,为该产业的新公司创造更好的融资和市场途径,并为电池行业分配更多的欧盟资金。瑞典工业部长埃巴‧布施表示:“如果我们要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就必须让欧洲电池产业蓬勃发展并占据适当的市场份额。”提交文件的欧盟三国正在呼吁改善监管,以促进新项目,提供条件帮助企业扩大规模。

    —— 路透社

  • 瑞典敦促中国船只参与海底电缆调查

    瑞典敦促中国船只返回进行海底电缆调查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周二表示,瑞典正在敦促一艘中国船只返回瑞典海域,以协助该北欧国家调查最近波罗的海海底光缆被破坏事件。涉事国家和公司称,连接芬兰与德国以及瑞典与立陶宛的两条海底电缆在11月17日至18日的不到24小时内遭到破坏,引发了蓄意破坏的怀疑。中国散货船 “伊鹏3号”当时正在波罗的海航行,目前停泊在国际水域。克里斯特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瑞典方面已经与该船和中国进行了接触,我们希望该船驶向瑞典水域。”​克里斯特松说:“我们并不是在提出任何指控,但我们希望弄清楚发生了什么。”“这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第二次发生严重的电缆损坏事件。”克里斯特森补充说瑞典希望中国能积极回应这一请求。

    —— 路透社

  • 欧盟和中国官员尚未就电动车关税达成协议

    官员称欧盟尚未与中国就电动车关税达成协议

    欧洲官员11月25日表示,欧盟和中国官员正在讨论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替代方案,包括此类汽车在欧洲销售的最低价格,但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上周五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27国与中国即将达成协议,以其他产品取代关税。但欧盟官员表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尽管谈判仍在继续,但仍存在阻碍达成协议的障碍。正在考虑的选项之一是设定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最低价格以提高其价格,欧盟经过长期调查后得出结论,由于补贴,该价格被人为压低。为解决补贴问题,欧盟上个月在贸易调查中将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加征至最高35.3%。

    —— 路透社

  • 丹麦与中国就涉及切断波罗的海电缆的船只进行谈判

    丹麦称正与中国就涉及切断海底电缆的船只进行谈判

    在波罗的海两条电缆被切断后,丹麦一直在监视停泊在其海岸附近的一艘中国船只。丹麦11月25日表示,正在与中国就这艘船进行谈判。丹麦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其“正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参与处理此案的最相关国家进行对话”。声明还表示无法提供有关“外交对话”的任何细节。11月17日至18日,两条海底电信电缆的部分路段在波罗的海瑞典领海被切断。瑞典和芬兰警方已展开调查,欧洲官员说,他们怀疑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破坏”有关。俄罗斯说这些言论“荒谬”和“可笑”。据船舶追踪网站显示,“伊鹏3号”船在电缆被切断时驶过电缆,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此船与事件有关。这艘船上周二以来一直停泊在瑞典和丹麦之间狭窄的卡特加特海峡。

    —— 南华早报

  • 中国宣布恢复日本人短期入境免签

    中国宣布将恢复日本人短期入境免签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国政府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黑山、克罗地亚、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此外,中方决定同步优化入境政策,将交流访问纳入免签事由,将免签停留期限自现行15日延长至30日。包括上述9国在内的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仍需在入境前办妥来华签证。

    —— 共同社、领事直通车

  • 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超越了德国

    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超越德国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周三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使用方面已超越德国。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国际重要指标。IFR 表示,韩国以每万名员工拥有1012台机器人位居世界首位,自2018年以来增长了5%。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中国以每万名员工拥有470台机器人的密度位居第三,是2019年密度的两倍多。相比之下,德国每万名员工拥有429台机器人,自2018年以来年增长率为5%。IFR 总裁伊藤说:“中国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2023年在机器人密度位居第三,仅次于韩国和新加坡,领先于德国和日本。”

    ——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