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身份认证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新华网:详解《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近期,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研究起草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广泛关注。

    网号、网证是什么?将对公众和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新华社记者梳理当前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有关权威专家。

    查看全文

  • 中国网络身份认证App上线

    用户反馈已领到“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记者注意到,申领和使用“网号”“网证”的应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认证版)”已在多个应用商店上线。此前,中国公安部、网信办等研究起草了征求意见稿,核心是“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根据反馈,申领注册“网号”“网证”需要使用身份证,人脸识别是否为本人,关联手机号,设置网络身份口令,授权网络身份在用户手机使用。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已上线试点APP和场景共67个,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中国铁路12306、淘宝、微信、小红书、QQ等。据悉,后续,有关主管部门还将继续研究适用的应用场景,包括互联网用户账号实名注册、登录,对存在涉诈异常账号的用户身份重新进行核验,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的身份核验等。

    —— 科创板日报(上海报业)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中国就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中国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截至日期8月25日。办法中提到,自然人在互联网服务中依法需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时,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App 自愿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进行非明文登记、核验,无需向互联网平台等提供明文个人身份信息。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需要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

    —— 界面新闻,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