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能源政策

  • 日本政府拟给核电站周边配备防护帐篷

    日本政府拟给核电站周边配备防护帐篷

    日本中央政府基本决定给全国各地的核电站周边地方政府,配备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的移动式防护帐篷。若发生事故时作为老年人等临时避难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因地震等受损而无法使用,这些防护帐篷可用于防辐射。政府在17日公布的下一期《能源基本计划》的草案中,写明最大限度活用核电与可再生能源。在核电方面,加强事故时的居民避难对策成为课题。核电站事故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大范围扩散的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被摄入体内的“内照射”。新配备的是空气膨胀式帐篷,使用带有过滤器的送风机来保持较高的内部气压,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

    —— 共同社

  • 德国计划强制要求新光伏系统配备远程关闭按钮

    德国希望新光伏系统配备远程关闭按钮

    德国希望强制要求所有新的光伏发电系统都配备一个关闭开关,以便电网运营商在出现瓶颈时远程关闭它们,这表明该国的输电网络尚未跟上可再生能源的扩张。根据周三提交给议会的修订法律草案。7千瓦或以上的机组必须配备可以减少或切断输出的装置,以防止电网过载。如果获得通过,该提案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草案旨在“应对近期更频繁出现的临时生产过剩时期”,指的是夏季光伏发电量巨大导致电价出现负值的情况。未配备该技术的光伏发电场将需为任何电网过载付费。德国能源组织 BDEW 周三也呼吁制定法规来控制可再生能源系统产出。

    —— 彭博社

  • 台湾将再次提高工业电价

    芯片中心台湾将从十月起再次上调工业电价

    全球一些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所在地的台湾将从十月中旬起再次提高电价,此举将影响该岛的工业用户。台湾经济部30日表示,工业用户的电价平均将上涨12.5%。这一决定将推高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大型用户电价。此次涨价之际,台湾预计到2033年电力消耗将平均每年增长2.8%,这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行业的需求。台湾上一次上调电价是在4月,当时工业用户的电费上涨了15%至25%。台积电的涨幅最高,预计这将给该公司的利润带来压力。国有公用事业台湾电力公司过去两年面临巨额亏损,因为该公司试图在燃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保持低价格。

    —— 彭博社

  • 欧盟加强对氢能源补贴规定

    受中国倾销影响 欧盟收紧氢能源补贴规定

    欧盟气候变化政策负责人周一表示,在当地行业对廉价中国进口产品表示担忧后,欧洲委员会正在制定更严格的规定,以确保欧盟对氢能源项目的资助惠及欧洲企业。欧盟本月将启动下一轮绿色氢能源项目的资助,欧盟正试图推动本地产业生产氢燃料。同时欧盟对中国其他绿色技术的立场愈发强硬,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称这些汽车受益于过度补贴。欧洲电解器制造商警告称,他们无法与更便宜的中国生产商竞争。他们希望欧盟通过在氢能银行资助计划中增加有利于本地企业的标准来保护他们。欧盟气候专员胡克斯特拉称,欧盟执委会目前正在致力此事。

    —— 路透社

  • 日本与欧盟推进去碳化和能源政策协调

    日本与欧盟将为推进去碳化制定共通规则

    日本与欧盟的能源部门3日发表联合声明,将在太阳能、风能、氢能这3个领域推进政策协调。考虑到低价的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等,将制定在采购时不依赖特定国家的共通规则。不仅是价格,还将以生产时是否顾及环保为判断材料等,力争促进去碳化领域的市场公平竞争。日欧将设置工作组,以构建包括透明度和安全性在内的正当评价机制。工作范围今后还打算扩展至纯电动汽车等领域。日欧还同意制定推进氢能的共同时间表。除了协调确立氢能的国际规格,还将就如何监管交换意见。

    —— 共同社

  • 加州首次获得100%的可再生能源

    加州在创纪录的 30 天内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了 100% 的能源需求

    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 Mark Z. Jacobson 一直在跟踪加州的可再生能源表现,当加州打破纪录时,他就会在 X 上分享他的发现。 Jacobson 今天发布了最新消息,在一项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准中,风能、太阳能和水能在过去 75 天中有 69 天超过了加州主电网需求的 100%,而且连续 45 天内超过能源需求的 100%。

    Jacobson 指出,当前供应量每天超过需求量“0.25-6 小时”,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连续性不在于可再生能源全天运行电网,而在于它每天都在持续运行,这是以前从未实现过的。

    —— Electrek

  • 央视网评:拉闸限电背后的大棋论

    央视网评:拉闸限电背后的大棋论,谁在限电背后乱带节奏

    在最近“限电停工潮”中,‌ 所谓“大棋论”遮蔽了电煤供给短缺的基本事实,‌营造了“为了限产而限电”的既视感和“用电紧张纯属人为设限”的错位认知,‌不啻为用反智论调去刺激社会情绪。

    这些颇具误导性的观点,在乱带节奏中产生了不小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效果。 有热点必蹭的部分自媒体趁势兜售起了所谓的“大棋论”,将限电说成是“国家在下一盘大棋”,称这背后是“一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战”“一场国与国之间的金融战”。

    这遮蔽了电煤供给短缺的基本事实,营造了“为了限产而限电”的既视感和“用电紧张纯属人为设限”的错位认知,不啻为用反智论调去刺激社会情绪。 在许多企业需要“活下来”的当下,将限电跟“金融战”扯上边,是对政策的严重歪解——为了打金融战而置中小企业生死于不顾,为了“杀敌八百”而宁可“自损一千”,那不叫未雨绸缪,而是瞎折腾,也跟国家层面“保市场主体”“扶持实体经济”的初衷背道而驰。

    当前,此种“阴谋论”大有市场,总有些人信奉“凡事不决,‘大棋’来解”。比如,前段时间,针对部分行业的合规监管举措,就被某些人曲解成“要整某些行业”的“一盘大棋”。到头来就是制造误导和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