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 微信键盘的发布意图

    微信键盘的发布意图

    微信键盘正式发布。张小龙说,微信键盘开发的初衷就是保护用户的隐私。

    元芳,你怎么看

    #微信键盘

  • 居家管理新冠肺炎时需要注意的药物使用方式

    参考:美国医疗机构关于新冠肺炎居家管理用药的建议

    (注意以下内容为节选,请 点击这里 仔细阅读原文。该内容为美国医疗机构面向美国公众提供的意见,在实际操作中请结合本地和本人健康状况综合考量,如果你不掌握基本医疗知识请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咨询)节选如下:

    您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来帮助治疗发烧、身体疼痛和头痛。

    每天服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不应超过 3 g。 过量服用有伤肝脏。

    对乙酰氨基酚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成分。 请务必阅读所服用药物的说明标签。 药品上有时并未完整列出乙酰氨基酚的全称。

    非处方感冒药无法使 COVID-19 更快痊愈,但如果您有咳嗽、咽喉痛或鼻塞症状,它们可以帮助缓解这些症状。 如果您有高血压,请勿服用解充血药。

    抗生素对治疗 COVID-19 没有效果。 请勿使用抗生素,除非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建议您服用。

    如果您感染 COVID-19,但没有任何症状,请勿服用任何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 (Tylenol®) 或非处方非甾体抗炎药 (NSAID),如布洛芬 (Advil®) 和萘普生 (Aleve®)。 这些药物可能会掩盖 COVID-19 的症状。

    如果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告知您可以的话,您可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每天 81 毫克)。 如果您认为需要使用更高剂量,请首先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确保饮食清淡。 例如,少吃多餐,一日六餐而非三餐。 这将有助于缓解恶心和食欲不振。

    每天喝 6 到 8 杯(每一杯8 盎司,即227毫升,相当于星巴克大杯容量的一半)水。 这将有助于您保持体内的水分,稀释鼻子和肺部的粘液。 水、运动饮料、不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果汁、茶和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

  • 居家治疗奥密克戎感染的自我疗愈指南

    参考:美国医疗机构对感染奥密克戎后居家自我疗愈的建议

    Tung 博士表示:“居家检测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如果您未出现严重症状,请不要单纯为了进行 COVID-19 检测而前往医院急诊部。”

    充分休息并大量饮水。发烧、呕吐和腹泻可能造成严重的脱水,进而令您感觉更糟。在床边放一大瓶水并经常饮水。肉汤、蜂蜜茶饮和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您感觉口干,在您从坐姿或蹲姿变为站姿时就会头昏眼花,同时尿量也会减少,那么您就可以判断您的身体正在脱水。您应该至少每四到五小时排尿一次。严重脱水是 COVID-19 患者住院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会导致患者的身体过于虚弱以致于无法对抗感染。

    高烧或持续发烧非常危险,因为这会加重脱水、扰乱您的思绪并增加重要器官的总体需氧量。因此治疗发烧非常重要。每六到八小时服用一次对乙酰氨基酚(500 到 1,000 毫克)等非处方退烧药,以将您的体温保持在 100 华氏度(37.8摄氏度)以下。热水淋浴以吸入蒸汽可缓解咽喉痛和鼻塞;但请确保您充分补水并且在淋浴前没有发高烧。非处方止泻药也有一些帮助,尤其是出现水样便并且每日排便次数超过 10 次时。如出现与 COVID-19 感染有关的胸闷或喘息,有时可能还需要吸入器。若想调整您的治疗计划,请务必咨询医师。

    避免病毒传播非常重要。待在家中至少五天,除非出门就医,并且尽量在一个房间内自我隔离,包括在自己的房间内吃饭。使用单独的浴室(如果有)。避免接触年长或虚弱的患有疾病的亲属。在周围人面前佩戴口罩 至少整 10 天,避免共同就餐(并且他们在您面前也应佩戴口罩)。

    恢复时间可能从数天到两周不等,严重病例可能会超过两周。即使您感觉良好,也有可能具有传染性。

    —— 纽约长老会医院 (节选)

  • “通信行程卡”服务即将下线

    “通信行程卡”服务即将下线

    以下为公告全文: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特此公告。

    —— 关于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的公告

  • China’s COVID-19 Vaccine and Relaxation Measures Are Not Doomed to Fail

    胡锡进:不敢苟同放开封控是“大溃败”等说法

    中国疫情防控转向、大幅放宽封控措施,对于一些舆论指目前放开封控是“大溃败”“断送了之前三年的防疫成果”,《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他对这些说法完全不敢苟同,呼吁不要早早宣扬悲情,无根据地论证中国“一错再错”。

    胡锡进星期五(12月9日)在个人微博发文说,大家都在关注疫情对医疗体系的冲击,但这轮汹涌疫情到现在造成的死亡病例非常少。

    至于死亡病例非常少的可信度,他认为,如果漏掉死亡病例的上报,属于恶意瞒报,责任很重,各地官员未必敢冒风险去瞒报。

    他以北京市和广东省的情况举例分析,认为死亡病例较少的情况基本是可信的。而至于为什么重症和死亡病例这么少,就需要医学专家们给出客观、准确的分析。他猜测,有可能是病毒更弱了,也可能是接种疫苗的普及率高。

    胡锡进写到,随后重症很可能会增加,死亡病例大概也会增加。但内地感染人数暴增的同时,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展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慢,这样的一个苗头已经一目了然。

    他因此认为,接下来怎么发展不好说,但现在因为病例迅速增加,医疗资源有些紧张,就断言“大溃败”,这话说得太早了,“要看接下来的发展,要看结果”。

    他还说,如果中国大陆能够最终把死亡病例控制在很低水平上,那就说明前三年的防疫的确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当前放开封控虽然造成了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但没有导致严重的最终后果,那么此时放开就是适时的,中国的防疫总体上就是成功的。

    他最后强调,虽然现在还不能下这个结论,但也请不要早早宣扬悲情,无根据地论证中国“一错再错”,应该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尽量减少病毒快速传播期间民众的困难和担忧,“时间给出的打分最公正”。

    —— 联合早报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本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 新华社

  • telegram群组管理员新功能

    telegram群组管理员新功能

    Telegram V9.2 群组管理员可以开启强力反垃圾功能。系统可以自动删除更多消息,有一定误操作的概率。

  •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中国的应对能力在增强。

    新华社星期一(12月5日)发表题为《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的时评。文章写道,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文章称,三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人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文章称,中国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先后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文章写道,回归正常是人们的共同心愿,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文章最后写道:“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

    中国各大城市连日放松防疫措施,路透社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星期一披露,中国政府可能最早在星期三(12月7日)宣布10条冠病管理新措施,还可能最早在明年1月结束持续近三年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 联合早报

  • 冠病病毒对中国的管理将会发生变化

    中国专家称冠病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

    中国近期疫情防控措施转向,各地防控逐步松绑。中国传染病专家称,根据现有冠病病毒特点,一直按甲类传染病级别管理的冠病再延续甲级模式并不适宜,回归乙类管理甚至降级为丙类,都将成为可能。

    针对冠病超强传播力、较强致病力等特点,中国官方在2020年1月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措施。

    据第一财经报道,对于当前冠病病毒所呈现的流行病特征是否符合脱离甲类管理的条件、是否适合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的问题,一位传染病专家称,“传染病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来自于传染病的传染性和致病力”,对于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传染病,一般归为甲类或者乙类甲级管理,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

    对于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会归为乙类;对于传染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传染病,一般归为丙类。

    但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当前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其临床特点也逐步被认知,众多科学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其传染性逐步增强,但其致病力及病死率降低。因此管理级别又必须要重新考量。

    —— 联合早报

  • 增加老年人接种率是解决疫情问题的关键手段

    人民日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十分迫切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人民日报》星期天(12月4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文章称,国内外研究和防控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保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关键手段,是在疫情广泛传播情况下降低人群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直接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抵御疫情冲击的关键变量。

    文章写道,中国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文章称,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优化接种服务、细化各项措施是一个关键。各地要延续前期行之有效的各项便民措施,继续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成员动员老年人接种。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实,才能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加快筑牢“免疫长城”。

    文章最后写道,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有效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努力实现合适接种人群的全覆盖,中国一定能够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这场硬仗。

    ——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