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科技竞争

  • 中美AI军备竞赛没有赢家

    MIT科技评论:中美AI军备竞赛没有赢家

    在这场僵局的早期,美国决策者推动了以“赢得”竞赛为中心的议程,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出发。近几个月来,OpenAI 和 Anthropic 等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参与推动“击败中国”的论调,这似乎是试图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保持一致。人们相信美国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先进的 GPU 计算资源方面比中国更具优势,而且人工智能的缩放定律也非常有效。

    但现在看来,获得大量先进计算资源已不再是许多人认为的决定性或可持续优势。事实上,美国和中国领先模型之间的能力差距已基本消失,中国模型现在可能在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优势:它们能够仅使用西方领先实验室可用的一小部分计算资源,就能实现几乎相同的结果。

    人工智能竞争越来越被置于狭隘的国家安全框架内,成为一场零和博弈,并受到这样一种假设的影响:未来中美之间以台湾为中心的战争不可避免。美国采取 “瓶颈”策略,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技术,而中国则加快了自给自足和自主创新的努力,这导致美国的努力适得其反。

    当我们更深入地考虑这一动态时,就会发现未来真正的生存威胁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不良行为者和流氓团体对先进人工智能的武器化,这些团体试图造成广泛危害、获取财富或破坏社会稳定。与核武器一样,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必须谨慎使用人工智能能力来损害美国利益,但不良行为者(包括极端组织)更有可能毫不犹豫地滥用人工智能能力。鉴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对称性质,它与网络武器非常相似,因此很难完全阻止和防御一个已经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使用方法并打算将其用于邪恶目的的坚定敌人。

    人工智能将帮助我们加速科学发现、开发新药、延长我们的健康寿命、减少我们的工作义务并确保所有人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如果我们划分计算/数据资源和研究人才库,这将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根据行业研究,全球近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47%)都出生或在中国接受教育。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研究人员的努力,我们如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定性为零和竞赛会破坏集体进步和安全的机会。美国和中国及其盟友不应屈服于对抗的言论,而应转向合作和共同治理。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节选)

  • 中美技术冷战的深层面

    中国超级计算机正成为不可泄露的“天机”

    几十年来,中美两国科学家一直在合作开发超级计算机。但随着美国试图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科学家变得更加保密,目前已不再参加知名的国际超级计算论坛Top500。中国的保密态度使美国政府难以判断中美谁拥有更快的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已成为中美技术冷战的核心,因为拥有速度更快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开发核武器和其他军事技术方面也占有优势。尽管Top500最新排名显示美国拥有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中国可能拥有更快的机器,只是没有提交结果。根据去年为戈登贝尔奖提交的一篇科学论文,中国“神威”超级计算机拥有3900万个核心。这是美国“前沿”的四倍。结合中国科学家会议演讲后提问,这些数据表明,“神威”可能比“前沿”更强大。

    —— 华尔街日报

  • 美中科技战

    美中科技战涉及晶片、电动车、无人机到卫星,影响范围愈发全面。

    华为 5G 智能手机 Mate 60 Pro 去年8月上市,搭载中芯国际麒麟 9000s 芯片,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迫使美国迅速调整芯片战略,由全面封锁改为半封锁、半倾销 – 全力封锁最先进的技术,中国做不出来的绝不卖;中国已能生产的就放开倾销,企图将中国本地的芯片商扼杀于萌芽起步之初。

    中国除了在芯片生产方面不断逼近外,电动车大厂比亚迪已经迎头赶上欧美,有望超越美国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欧美车厂备感压力下,德国福斯干脆宣布与中国小鹏汽车结盟,利用小鹏的平台开发新车。

    从俄乌战争到以巴冲突,都能看到无人机改变战场风貌,美中角力也在这个领域卯力竞逐;卫星定位系统则是另一个竞争舞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建立中国版的「太空丝绸之路」。

    —— 台湾中央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