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科学家

  • 黄旭华同志去世了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病逝 享年99岁

    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2025年2月7日发布讣告通报。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 (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讣告称,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定于2月10日上午10时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黄旭华曾用名黄绍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5年至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 (现上海交通大学) 造船工程系,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 中国船舶

  • 英国科学家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洛的未来预言

    英国科学家 1925 年对未来的“极富想象力”的预测大部分都成真了

    一个世纪前,当科学家兼发明家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洛教授预测“未来人类的日常生活”时,他的预言有时被认为“过于夸张”。

    1925年,他预测家用扬声器和“电视机”将取代“画纸”——或报纸——用于获取信息和按需娱乐;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收听全球广播;并使用秘密摄像机和窃听设备来抓捕罪犯。

    他预见到了移动人行道和楼梯的使用,基本上就是今天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及“自动电话”的使用,其优点是每次都能拨打正确的号码,而不是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旋转拨号电话。

    一些稀奇古怪的想象包括用草药照亮街道的新方法(1926 年)、用带电水流代替骑兵(1923 年)以及心灵之间的电通信(1925 年)。其他一些想象,如女性穿裤子成为常态(1924 年)和出生前性别决定(1926 年),也非常符合现实。

    近年来对海上风能和太阳能的大量投资似乎实现了另一个预言:“风能和潮汐能也将被人类利用”。还有另一个预言是:“使用机器来完成所有繁重和令人不快的工作,生活将变得更加轻松。”

    据一份报纸报道,普通人“会准时被收音机闹钟叫醒,闹钟会设定在他们希望起床的时间接收特定信号”。在自动闹钟出现之前,人们会在清晨被“敲门人”叫醒,敲门人会用一根长木棍挨家挨户敲窗户,这种做法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和 50 年代才在英国消失。然而,洛预测闹钟会定在“大概 9 点半”,这太乐观了。

    —— 卫报

  • 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三名科学家因蛋白质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10月9日宣布,决定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一半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大卫·贝克 (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则共同授予英国伦敦人工智能公司谷歌 DeepMind 公司的丹米斯·哈萨比斯 (Demis Hassabis) 和约翰·乔普 (John M. Jumper),以表彰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

    —— 诺贝尔官网

  • 41名科学家谴责“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泄漏”的阴谋论

    41名科学家谴责“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泄漏”的阴谋论

    关于新冠病毒起源自实验室的理论,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它是真的。8月1日,41 位生物学家、免疫学家、病毒学家和医生在《病毒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表达了这种担忧。
    文章指出:“我们现在看到的长期风险是,从事可能有助于阻止未来大流行病的工作的专家越来越少,而愿意传播对全球健康至关重要的复杂、快速发展的研究课题的结果的科学家也越来越少。”

    事实是,如果不假设中美两国科学家以及中美两国政府官员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就无法推动实验室泄漏理论。否则,一场导致全球 700 多万人死亡的实验室事件的所有证据怎么可能被完全掩盖近五年?到目前为止,该事件的一些外部线索必然会以某种方式浮出水面。但至今没有。

    文章声称:“要验证实验室泄漏假设,需要有情报证据证明武汉病毒研究所在疫情爆发前拥有或开展过 SARS-CoV-2 前体病毒的研究。科学界和西方多家情报机构都没有找到这样的证据。”

    作者写道,通过假设实验室泄漏的证据被顶尖科学家和科研管理人员故意隐瞒,该理论的推动者们就“将毫无根据的责任推给了科学家,而其中许多人曾警告过病毒可能通过人畜共患传播给人类,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防止这种现象”。

    —— 洛杉矶时报 (节选)

  • 周光召逝世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公开资料显示,周光召,192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 (PCAC)。周光召1961年回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 澎湃新闻

  • 汤晓鸥逝世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逝世,享年55岁

    商汤科技创始人、人工智能科学家汤晓鸥因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5日23时45分不幸离世,享年55岁。根据公开信息介绍,汤晓鸥1968年出生于辽宁鞍山,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工程学院杰出学人。2014年成立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2019年商汤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除非获得许可证,否则禁止与多数美国企业进行业务往来。

    —— 凤凰网、官方讣告

  • 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家与西方学者呼吁对先进人工智加强监管

    中国和西方科学家呼吁对先进人工智加强监管,警告AI未来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中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与西方学者一起呼吁对这项技术进行比英国、美国和欧盟提议的更严格的控制,各国在本周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之前摆出了相互竞争的立场。

    周三在英国布莱切利公园举行的峰会的几位中国学术与会者签署了一份声明,警告先进的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几十年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该组织包括中国最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姚期智,呼吁建立一个国际监管机构,对先进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强制注册和审核,纳入即时“关闭”程序,并要求开发者花费他们的研究预算的百分之三十用于人工智能安全。

    这些提案比美国总统乔·拜登本周发布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其中包括算法歧视和劳动力市场影响)以及欧盟拟议的人工智能法案(重点保护隐私等权利)更关注存在风险。

    该声明还比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起草的人工智能安全公报草案走得更远,该公报没有呼吁各国政府实施具体监管。

    这些措施是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围绕关键技术的世界领导地位紧张局势加剧之际,中国可能对全球人工智能监管采取的立场的早期迹象。

    —— 金融时报

  • 美国科学家大规模退出Twitter

    科学家们正在退出 Twitter 并寻找替代品

    今年早些时候,皮尤研究中心报道称,大多数美国推特用户表示,自从去年马斯克接管以来,他们在该平台上的使用时间有所减少。现在,新数据表明,另一个重要的用户群体也在退出推特。

    根据《自然》杂志对数千名科学研究人员进行的调查,超过一半使用推特的科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在平台上的使用时间减少了,或者干脆就离开了这个平台。并且近一半接受调查的人表示,他们已经转向了 Mastodon 等替代社交平台。

    在接受调查的 9200 名研究人员中,超过47%的人表示他们减少了在该网站上的使用时间,而近7%的人报告称他们已经完全退出了该网站。值得注意的是,几乎相同数量的人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已经在至少一个新平台上开设了账户。

    《自然》杂志指出,推特在历史上一直是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的重要平台。它被用于宣传研究和促进科学辩论。但现在情况已经改变。许多用户现在感觉在这个优先考虑付费验证用户内容的平台上,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了。

    而且这家公司将其供研究人员使用的API变得非常昂贵,大多数人现在无法再访问。因此,虽然并非所有接受《自然》杂志采访的研究人员都准备完全放弃推特,但该公司的策略似乎确实疏远了科学界的大部分人。

    —— engadget

  • 韩国科学家团队关于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的发现受到广泛质疑

    LK-99 室温超导体论文受到广泛质疑

    自26日,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后。已有许多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有人整理了一个时间线。下面是一些质疑的声音。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位物理学家表示:“他们表现得像一群业余爱好者。他们对超导知之甚少,而且他们提供一些数据的方式也很可疑。”

    中国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闻海虎表示,数据没有说服力,但委派了一位同事来做复现实验。但是,闻海虎还表示,即便是复现,也不能说明它是超导材料,除非判断超导的证据非常明确。

    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的 VPS Awana 博士在他的个人 Facebook 上发布了他们的结果称,两次实验均失败。

    上周该团队的一位首席研究人员告诉韩国联合通讯社,韩国科学家团队宣布发现室温超导体的论文未经许可在网上发表。

    也许室温超导体这种只在科幻小说中才存在的材料要问世仍需要一些时间。

  • 韩国科学家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该材料被命名为 LK-99,是一种参铜铅磷灰石,呈现六方晶体结构,超导临界温度最高 126.85°C (400K)。作者通过零电阻转变与迈斯纳效应的测量证实了该材料的超导性 (并附上了悬浮视频)。论文中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合成方法,条件与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很快就能被人验证。

    —— a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