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疫情

  • 央情局称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来自实验室

    中情局表示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来自实验室

    中央情报局发言人周六表示,该机构评估认为,新冠疫情“更有可能”起源于实验室而非自然界。该机构多年来一直表示,无法断定新冠病毒是实验室事故的结果还是源于自然界。但据一位美国高级官员称,在拜登政府执政的最后几周,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要求中央情报局分析人员和科学家做出明确的判断,强调这场疫情的历史意义。中央情报局表示,其对“新冠疫情的起源更有可能与研究相关”的评估“低置信度”,并在声明中指出,实验室起源和自然起源这两种情况仍然是可能的。目前尚不清楚该机构在新冠病毒起源方面收集了多少新情报,以及这些新证据是否被用于制定最新的评估。

    —— 路透社

  • 中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聚集性疫情

    中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聚集性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9日公布,近日发现一例猴痘病毒Ib亚分支个案,传播源头是一名曾经旅居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外籍人员。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疫情传播追踪、风险检验、病例诊治等工作,在密切接触者中先后发现4例关联病例,均是在亲密接触后感染。相关病例以皮疹、疱疹等症状为主,症状较轻微。目前在一般接触者中未发现有人感染。而感染者和有感染风险者正接受医学治疗和健康观察,疫情已有效处置。

    —— 中国疾控中心

  • 刚果疫情扩大 世卫组织派遣快速反应小组

    因“X疾病”疫情扩大世卫组织向刚果派遣快速反应小组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周日表示,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更多被称为“疾病 X”的神秘流感样疾病病例,WHO 已派出快速反应小组协助调查。自10月下旬以来,刚果西南部潘齐卫生区已报告了406例这种不明疾病病例,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咳嗽、流鼻涕和身体疼痛。

    据 WHO 称,目前已记录死亡人数为 31 人,低于上周报告的 79 人,致死率约为 7.6%,作为对比 COVID-19 致死率约为 1%。所有严重病例都涉及严重营养不良的个体,这增加了确定传染源的复杂性。X 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其症状肯定与呼吸道病毒相符。目前很难评估这种疾病的真实严重程度。

    —— 彭博社,世卫组织,福布斯

  • 中国呼吸道疾病和儿童肺炎疫情上升

    世卫组织关注中国呼吸道疾病和儿童肺炎聚集病例增加

    近来,中国全国多家医院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患者中儿童居多,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外,其他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疾病也有增多趋势。

    11月13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期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具体情况,并将这一增长归因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取消,以及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冠病毒等已知病原体的传播。

    世卫组织表示,11月21日,相关媒体和新发疾病监测规划(ProMED)报道了中国北方出现未确诊的儿童肺炎聚集病例。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与卫健委之前报告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总体增加有关,还是单独发生的事件。

    11月22日,世卫组织要求中国卫生当局通过《国际卫生条例》机制,提供更多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以及这些儿童聚集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结果。

    —— 联合国新闻

  • 冠病死亡人数有多大

    中国通报“新十条”以来5万9938人死于冠病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自去年12月8日至今年1月12日,累计有5万9938例在院冠病相关死亡病例,其中5503人死于冠病导致呼吸功能衰竭,5万4435人死于基础疾病合并冠病感染。

    中国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星期六(1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为80.3岁,其中65岁及以上约占90.1%,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

    焦雅辉说,为了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影响,官方要求医疗机构科学、实事求是做好死亡病例资料的整理、收集、分析和上报。除了要求医疗机构将去年12月8日至12月29日期间冠病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统一收集、汇总和上报外,从2022年12月31日起要求医疗机构每日通过死亡病例信息报告平台,报告前一日的冠病相关死亡病例情况。

    焦雅辉解释,由于数据信息量比较大,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冠病导致的死亡情况,“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组织了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因此耗时比较长。”

    焦雅辉还透露,根据官方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住院的冠病患者数量已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她透露,住院患者峰值出现在1月5日,为162万5000人,之后连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至127万人。

    —— 联合早报

  • iPhone 14 Pro 的中国产量在疫情之下出现波动

    即便在疫情之下 iPhone 在中国的产量仍开始迎头赶上

    据分析师和供应链相关人士称,中国的 Covid-19 问题仍在阻碍苹果公司 iPhone 的生产,但生产开始赶上对更昂贵的 Pro 机型的需求。

    iPhone 14 Pro Max 等机型的起价约为 1,100 美元,是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之际增加收入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策略在 10 月受到打击,当时 Covid-19 爆发袭击了由富士康科技集团在中国中部城市郑州运营的 iPhone Pro 型号的主要制造基地。

    目前尚不清楚郑州富士康工人感染 Covid-19 的百分比,但那里的工人说他们知道周围有许多人出现发烧或其他 Covid-19 症状。 工人们说,一些受影响的人继续工作,而其他人则请假。 他们说,很难知道谁真正感染了 Covid-19,因为该国已经停止了广泛的检测,而且检测试剂盒供不应求。

    尽管如此,分析师和供应链相关人士表示,中国的情况虽然远非正常,但至少好于 11 月富士康工人冲突期间的情况。

    摩根大通分析师 Samik Chatterjee 本周在给投资者的一份关于 iPhone 14 Pro 的报告中写道:“供应正在改善并缓慢地与需求持平。”

    据分析师和参与供应链的人士称,生产 iPhone 的工厂部分已经有所恢复,并以大约 70% 的产能运营。 他们说,富士康仍在努力恢复完全正常。

    —— 华尔街日报(节选)

  • 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整疫情发布

    中国卫健委发布通知: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

  • 冠病病毒对中国的管理将会发生变化

    中国专家称冠病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

    中国近期疫情防控措施转向,各地防控逐步松绑。中国传染病专家称,根据现有冠病病毒特点,一直按甲类传染病级别管理的冠病再延续甲级模式并不适宜,回归乙类管理甚至降级为丙类,都将成为可能。

    针对冠病超强传播力、较强致病力等特点,中国官方在2020年1月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措施。

    据第一财经报道,对于当前冠病病毒所呈现的流行病特征是否符合脱离甲类管理的条件、是否适合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的问题,一位传染病专家称,“传染病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来自于传染病的传染性和致病力”,对于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传染病,一般归为甲类或者乙类甲级管理,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

    对于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会归为乙类;对于传染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传染病,一般归为丙类。

    但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当前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其临床特点也逐步被认知,众多科学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其传染性逐步增强,但其致病力及病死率降低。因此管理级别又必须要重新考量。

    —— 联合早报

  • 增加老年人接种率是解决疫情问题的关键手段

    人民日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十分迫切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人民日报》星期天(12月4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文章称,国内外研究和防控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保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关键手段,是在疫情广泛传播情况下降低人群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直接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抵御疫情冲击的关键变量。

    文章写道,中国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文章称,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优化接种服务、细化各项措施是一个关键。各地要延续前期行之有效的各项便民措施,继续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成员动员老年人接种。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实,才能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加快筑牢“免疫长城”。

    文章最后写道,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有效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努力实现合适接种人群的全覆盖,中国一定能够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这场硬仗。

    —— 联合早报

  • 中国领导人可能要放松 Covid-19 的管控

    欧盟官员透露中国领导人谈话,暗示中国可能进一步放宽疫情管控

    据欧盟高级官员称,中国领导人告诉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抗议该国严格的 Covid-19 措施的人“主要是学生”,他们在大流行三年后感到“沮丧”。

    他是周四在北京举行的三个小时的会议上发表上述评论的。

    据报道,这位中国领导人发表的言论可能表明他准备进一步放松控制。

    他还表示,占主导地位的 Omicron 毒株“致死性较低”,但对为老年人接种疫苗表示担忧。

    —— 南华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