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环境保护

  • 全球升温将超1.5摄氏度

    全球升温将超1.5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确定2024年全球升温超1.5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4年平均温度较工业革命前升高1.55±0.13摄氏度。

    注意到此升温已经超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全球升温在2摄氏度一下,目标为1.5摄氏度)

    1.5摄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戒线,超过此温度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包括部分岛国可能完全沉于水下,永久冻土融化释放甲烷,北极冰盖迅速减少,导致温度进一步迅速升高。

    注意到1.5摄氏度升温比数年前预计来的早得多(原来数个模型预测是2030年左右,这就是为何很多国家推行2030年为减排计划阶段完成目标时间)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刻不容缓

    — WMO

  • 俄罗斯因油轮泄漏进入紧急状态

    俄罗斯因油轮泄漏进入联邦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12月26日,因刻赤海峡发生的燃油泄漏事件,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发布消息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俄紧急情况部称,目前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海岸设立了长220公里的监测区,已收集受污染沙土约3万吨,参与清理工作的人员数量达1万多人。

    俄紧急情况部15日发布消息,由于遭遇强风和巨浪,俄罗斯“伏尔加石油212”号和“伏尔加石油239”号两艘油轮在刻赤海峡遇险受损并搁浅。事故区域随后发生大量燃油泄漏。根据卫星监测数据,约有3000吨燃油从受损油轮中泄漏。

    —— 央视新闻,新华社

  • 臭氧层有望长期恢复

    世界气象组织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臭氧层确实有望长期恢复

    世界气象组织9月16日发布的最新《臭氧和紫外线公报》强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臭氧层确实有望长期恢复。世界气象组织在公报中介绍了臭氧层状况以及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有害紫外线辐射的措施,探讨了气象条件和火山大爆发对2023年南极臭氧空洞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如果目前的政策保持不变,南极地区的臭氧层有望到2066年左右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北极地区将在2045年恢复到1980年水平,世界其他地区将在2040年恢复到1980年水平。

    —— 联合国新闻稿、臭氧和紫外线公报

  • 太空碎片问题

    “千帆星座”发射后上级火箭解体,形成太空碎片云

    8 月 7 日中国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发射了巨型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星座”的首批 18 颗卫星,成功将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但美国太空司令部今天发表声明表示,火箭上级不久后解体,导致近地轨道上有超过 300 块可追踪碎片(直径大于10cm),产生的碎片云现在正在地球上空盘旋。这些碎片暂时未对任何航天器造成直接威胁。

    这并不是长征六号甲火箭上面级第一次在轨道上产生碎片云。2022 年 11 月 12 日,在部署云海三号气象卫星后不久,其中一个火箭体解体。到 2023 年 1 月,该事件产生了 533 块可追踪碎片。

    —— Space.com

  • 美国环境保护局要求供水公司加强防范

    美国环境保护局督促供水公司保护供水安全

    美国环境保护局5月20日发出警告,针对全国各地自来水公司的网络攻击正变得越发频繁和严重,敦促供水系统立即采取行动保护该国的饮用水。该机构表示,去年联邦官员检查的公用事业中约有70%违反了旨在防止违规或其他入侵的标准。官员们敦促即使是小型供水系统也要加强对黑客攻击的防范。俄罗斯和伊朗附属组织最近发起的网络攻击瞄准了较小的社区。一些供水系统在基本方面存在不足,包括未能更改默认密码或切断前雇员的系统访问权限。美国环境保局表示,由于自来水公司通常依靠计算机软件来操作处理厂和分配系统,因此保护信息技术和过程控制至关重要。网络攻击的可能影响包括水处理和储存中断;泵和阀门损坏;以及将化学物质含量更改为危险量。

    —— 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