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气候变化

  • 全球升温将超1.5摄氏度

    全球升温将超1.5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确定2024年全球升温超1.5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4年平均温度较工业革命前升高1.55±0.13摄氏度。

    注意到此升温已经超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全球升温在2摄氏度一下,目标为1.5摄氏度)

    1.5摄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戒线,超过此温度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包括部分岛国可能完全沉于水下,永久冻土融化释放甲烷,北极冰盖迅速减少,导致温度进一步迅速升高。

    注意到1.5摄氏度升温比数年前预计来的早得多(原来数个模型预测是2030年左右,这就是为何很多国家推行2030年为减排计划阶段完成目标时间)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刻不容缓

    — WMO

  • 2024年创纪录高温引发的极端天气灾害

    2024年创纪录高温引发多起极端天气灾害

    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和“气候中心”27日联合发布年度气候报告指出,2024年创纪录的高温引发了持续的热浪、干旱、森林火灾、风暴和洪水等灾害。在报告研究的26起极端天气事件中,至少有3700人死亡,数百万人被迫流离失所。2024年,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平均多经历了41天的极端高温。增加的极端高温天数最多的地区主要位于赤道附近,大多是小的岛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高温也导致了2024年暴雨频繁发生。在报告研究的16次洪水灾害中,有15次是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强降雨导致的。“更温暖的大气能容纳更多的水分,从而导致更强的降雨。”

    —— 中国新闻网、世界天气归因

  • 2024年创纪录高温引发的极端天气灾害

    2024年创纪录高温引发多起极端天气灾害

    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和“气候中心”27日联合发布年度气候报告指出,2024年创纪录的高温引发了持续的热浪、干旱、森林火灾、风暴和洪水等灾害。在报告研究的26起极端天气事件中,至少有3700人死亡,数百万人被迫流离失所。2024年,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平均多经历了41天的极端高温。增加的极端高温天数最多的地区主要位于赤道附近,大多是小的岛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高温也导致了2024年暴雨频繁发生。在报告研究的16次洪水灾害中,有15次是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强降雨导致的。“更温暖的大气能容纳更多的水分,从而导致更强的降雨。”

    —— 中国新闻网、世界天气归因

  • 2024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周四说,2024年前10个月气温数据显示,今年将成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表示,2024年前10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991至2020年的同期平均气温高0.71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2023年同期高0.16摄氏度。事实上可以肯定,2024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除非剩余时间的平均气温降至接近0摄氏度。该机构预测,2024年的全年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间气温水平高出1.5摄氏度,甚至1.55摄氏度以上。

    —— 中国科技网

  •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周四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创历史新高,各国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排放,以防止温度灾难性上升,避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造成破坏性影响。各国必须在下一轮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即“国家自主贡献”中共同承诺,到2030年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2%,到2035年减少57%,并迅速采取行动来支持这一目标,否则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将在未来几年内化为泡影。如果不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可能面临不可避免的灾难性的升温,升幅可高达3.1摄氏度,而各国目前尚未能完全履行其承诺。

    —— 联合国新闻稿

  • 珠穆朗玛峰异常增长的原因

    科学家揭示珠穆朗玛峰异常增长的原因

    珠峰近年以每年约2毫米的速度隆升,该速度超过了对喜马拉雅山脉整体隆升速度的预期。《自然-地球科学》一篇论文认为,珠峰近年的隆升可能部分归因于约8.9万年前一次河流袭夺事件对地貌的影响。并估计该事件或使珠峰的高程增加了15-50米。研究人员对珠峰附近河流的变化是否推动了珠峰近年的隆升进行研究。他们利用数值模型模拟了阿润河及其下游网络的演变,并与当前地形进行对比。模拟结果显示,阿润河在8.9万年前曾袭夺上游朋曲。这次河水改道导致河流在适应新河道的过程中发生了快速侵蚀,最终形成深切的阿润河大峡谷。虽然河流侵蚀可能导致沿河道的高程局部降低,但峡谷形成造成的大量物质被带走,可能引起包括珠峰在内的周围地貌的隆升作为补偿反应。

    —— 中国新闻网

  • 臭氧层有望长期恢复

    世界气象组织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臭氧层确实有望长期恢复

    世界气象组织9月16日发布的最新《臭氧和紫外线公报》强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臭氧层确实有望长期恢复。世界气象组织在公报中介绍了臭氧层状况以及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有害紫外线辐射的措施,探讨了气象条件和火山大爆发对2023年南极臭氧空洞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如果目前的政策保持不变,南极地区的臭氧层有望到2066年左右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北极地区将在2045年恢复到1980年水平,世界其他地区将在2040年恢复到1980年水平。

    —— 联合国新闻稿、臭氧和紫外线公报

  • 2024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8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7月是有数据记录以来全球第二热的月份,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为16.91°C;同时,地球经历了该机构有数据记录中最热的两天:7月22日和23日,全球日平均气温分别达到17.16°C和17.15°C。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 第一财经、联合国新闻稿

  • 全球热考验:7月21日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监测机构称7月21日为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一天

    当地时间23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称,全球在7月21日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日平均气温达到17.09摄氏度。该气温以0.01摄氏度之差刷新2023年7月6日创下的最高纪录,成为自1940年以来最热的一天。报告指出,0.01摄氏度看起来相差无几,真正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7月以来的气温与此前年份气温的“差异”。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主任卡洛·布翁滕波表示,全球最近13个月内日平均气温的最高纪录与先前最高纪录的差距“令人震惊”,“随着气候持续变暖,我们必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内看到新的纪录被打破”。

    —— 央视新闻

  • 全球平均气温连续12个月升高1.5℃

    欧盟机构: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高出1.5℃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7月8日发布公报说,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 (1850年至1900年) 高出1.5摄氏度。与此同时,今年6月也已经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该机构预测,2024年或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热年份。

    —— 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