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未来

  • 美国芯片独立自主还有20年

    英伟达CEO表示美国实现芯片独立自主还要许多年

    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经营着半导体行业最有价值的公司,他表示,美国距离打破对海外芯片制造的依赖还有长达 20 年的时间。

    “我们距离供应链独立还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他说。“对于一两年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真正实用的事情。”前景表明,拜登政府的一个关键目标——将更多的芯片制造行业带到美国海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黄仁勋重申了公司对中国的承诺——中国仍然是最大的芯片市场。黄说,在最新规定公布后,英伟达正在为中国开发不会引发限制的产品。“我们必须拿出符合规定的新芯片,一旦符合规定,我们就会回到中国,”他说。“我们尽力与所有人开展业务。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安全很重要。我们的国家竞争力很重要。”

    他还警告此类规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他说,中国目前有多达 50 家公司正在开发可与 Nvidia 的产品竞争的技术。

    —— 彭博社

  • 马云: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马云阿里内网罕见发言: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11 月 29 日消息,据大厂青年消息,今天一早,马云在阿里内网罕见发言,对拼多多财报数据进行了评价,并谈到了未来的电商。

    楼主 员工一:
    此刻难眠,也不敢想,拼多多市值直接来到 1855 亿美金,相比我们的 1943 亿,差距仅 80 亿,着实吓一跳。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

    本不想发出这个没内容营养的帖子,但思绪下,还是留下这个帖子,用作备忘,也用作自己的勉励。期望和集团兄弟一起努力贡献点滴,超越回来。

    十楼 马老师回复:
    特别好。请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创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 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要祝贺 pdd 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谁都牛 x 过,但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回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阿里人,加油!合伙人马云

    —— IT之家、大厂青年

  • 微软将从未来的Windows版本中删除写字板

    微软将从未来的Windows版本中删除写字板

    微软计划在未来的 Windows 版本中删除写字板

    微软宣布写字板已经过时。将在未来的 Windows 版本中移除。

    自 Windows 10以来,写字板只作为可选功能提供。后续也不再会提供更新。

    微软建议用户使用 Word 来处理文档,或者使用记事本处理.txt 文件。

    —— deskmodder

  • 中国电子人民币何去何从?

    MIT科技评论:中国数字人民币将何去何从?

    试点已经近三年了,政府似乎仍在努力寻找令人信服的应用。

    从外部看,不可能完全确定政府对电子人民币的计划。尽管中国人民银行 (PBOC) 并不回避其央行数字货币 (CBDC) 项目,但它几乎没有透露有关电子人民币实际运作方式或最终打算如何使用它的具体细节。我们确实知道的一件事是,它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

    10%到20%的中国人没有银行账户,无法进入商业金融系统。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也常常难以参与以移动设备为主的支付系统,许多商贩不再接受现金甚至银行卡。Mu 表示,他们可以使用电子人民币。

    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应用程序访问电子人民币,但也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运行的应用程序访问。中国人民银行选择通过其应用程序直接与零售客户联系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央行通常只与其他银行打交道。

    中国处于全球日益推动采用 CBDC 的前沿。 全球 100 多个国家正在探索可能的 CBDC 设计,他们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央行应如何直接参与,而不是让私营部门中介机构运营货币。

    人权基金会首席战略官 Alex Gladstein认为,在世界各地,零售交易正在走向无现金化,如果现金过时,政府将使用 CBDC 作为监视和控制的工具。

    “中国政府希望对支付有更多的控制,”格拉德斯坦说。他说,尽管它已经牢牢控制了这两个商业支付巨头,但对数字货币的直接控制和监督将提供更好的数据和拒绝人们访问的权力。

    但人们为什么要采用电子人民币呢?看来政府仍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对这种货币进行了近三年的试点,测试了多种潜在用途。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达雷尔·达菲 (Darrell Duffie)表示:“电子人民币正在触及支付系统的各个角落和缝隙。”

    尽管如此,几乎没有人在使用它。尽管该系统已在 25 个城市进行了测试,2.6 亿个独立钱包总共持有136.1 亿元人民币(19 亿美元),但去年电子人民币仅占央行储备和流通现金供应的0.13% 。“经过两年的试点,这个数字非常小,”达菲说。他说,它之所以仍被称为飞行员是因为它还没有真的起飞。一些密切观察人士认为,政府低估了从头开始创建零售支付网络的难度。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节选)

  • 苹果未来 iPhone 可以直接拨打卫星电话、上网

    消息称苹果 iPhone 未来可直接拨打卫星电话、上网

    7 月 1 日消息,根据苹果合作伙伴 Globalstar 披露的 FCC 文件,暗示苹果未来 iPhone 可以直接拨打卫星电话、通过卫星上网。

    Globalstar 在 FCC 文件中反驳了 T-Mobile 的观点“主流消费级设备不支持接受移动卫星服务(MSS)信号”。

    IT之家翻译 Globalstar 观点如下:该公司通过不断发展旗下的 MSS 系统,可以让普通智能手机也能直接调用各种卫星功能和服务。

    Globalstar 目前已经为 iPhone 14 系列提供卫星服务,不过当前只有在传统蜂窝服务无法访问的情况下,通过卫星发送紧急 SOS 求助短信。

    包括 AT&T、AST SpaceMobile 在内的诸多竞争对手,正努力在消费级手机上实现卫星上网。

    —— IThome

  • 富士康将来可能通过电动汽车实现增长

    中美关系紧张,iPhone 制造商富士康计划转产电动汽车

    在一次独家专访中,董事长兼老板刘扬伟告诉 BBC,这家台湾公司的未来可能会怎样。

    他表示,即使富士康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电动汽车 (EV) 仍将推动其未来几十年的增长。

    富士康以制造 Apple 一半以上的产品(从 iPhone 到 iMac)而闻名,但它的客户也包括微软、索尼、戴尔和亚马逊。

    几十年来,它一直依靠跨国公司完善的体系蓬勃发展——他们在美国设计产品,在中国制造,然后销往世界各地。这就是它如何从一家小型零部件制造企业成长为今天的消费电子巨头。

    但随着全球供应链适应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的恶化,富士康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夹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而这两个国家正是迄今为止推动其增长的国家。

    刘先生希望为富士康的下一个大赌注提供动力的东西:电动汽车。

    “看看这个 – 这是一部大 iPhone,所以我们对此非常熟悉,”他说,指着一个控制他带我们开车去的汽车的面板。

    他补充说,对于像富士康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这是一种熟悉的语言。
    富士康希望在未来几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约 5% 的份额。

    —— BBC 节选

  • AI 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灭绝的风险”

    行业领袖警告: AI 可能给人类带来“灭绝的风险”

    周二,来自 OpenAI、Google Deepmind、Anthropic 和其他 AI 实验室的领导者警告说,他们正在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有一天会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并应被视为与流行病和核战争同等的社会风险。

    “减轻人工智能灭绝的风险应该与其他社会规模的风险(例如流行病和核战争)一起成为全球优先事项,”预计将由非营利组织人工智能安全中心发布的一句话声明中写道。超过 350 名从事 AI 工作的高管、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签署了这封公开信

    签署人包括来自 3 家领先 AI 公司的高管: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谷歌 DeepMind 首席执行官戴米斯·哈萨比斯 (Demis Hassabis);以及 Anthropic 的首席执行官 Dario Amodei。

    杰弗里·辛顿 (Geoffrey Hinton) 和约书亚·本吉奥 (Yoshua Bengio) 是三位因在神经网络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图灵奖的研究人员中的两位,他们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人工智能运动的“教父”,他们和该领域的其他著名研究人员一样签署了声明。

    该声明发表之际,人们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的潜在危害。所谓的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 和其他聊天机器人使用的人工智能系统类型——的最新进展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人工智能可能很快被大规模用于传播错误信息和宣传,或者它可能会夺走数百万白领的工作。

    最终,一些人认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减缓它的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变得强大到足以在几年内造成社会规模的破坏,尽管研究人员有时不会解释这将如何发生。

    —— 纽约时报

  • 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已十分紧迫

    人工智能先驱称该技术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已十分紧迫

    AI 先驱 Geoffrey Hinton 周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构成比气候变化“更紧迫”的威胁。

    被广泛称为“AI 教父”之一的杰弗里·辛顿 (Geoffrey Hinton) 最近宣布,他在Alphabet工作了十年后退出了该公司,并表示他想就这项技术的风险而警告世人。

    Hinton 的工作被认为对当代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1986 年,他与人合着了开创性论文“通过反向传播误差学习表示”,这是支撑 AI 技术的神经网络发展的里程碑。2018年,他被授予图灵奖,以表彰他的研究突破。

    但他现在和越来越多的科技领袖一样公开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可能构成的威胁的担忧,比如机器可能获得比人类更高的智能并控制地球。

    “我不想贬低气候变化的严峻程度,但我认为这最终可能会变得更加紧迫” 欣顿说。

    … 但他不同意暂停研究。他说:”这完全是不现实的。我属于认为这是一种生存风险的阵营,而且这一风险已经足够接近,我们现在应该非常努力地工作,并投入大量资源来弄清楚我们能做些什么。”

    —— 路透社

  • 中国人对AI最为乐观

    斯坦福大学报告显示中国人对AI产品的看法最为积极,反之更多的美国人认为弊大于利

    斯坦福大学《2023 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显示,在 2022 年的 IPSOS 调查中,78% 的中国受访者(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比例最高)同意使用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利大于弊的说法。

    在中国受访者之后,来自沙特阿拉伯(76%)和印度(71%)的受访者对人工智能产品的看法最为积极。

    只有 35% 的抽样美国人(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比例最低)同意使用 AI 的产品和服务利大于弊。

    当然,报告还写到其它许多方面,可以点击这里查看完整报告。

  • Midjourney 未来的更新功能

    Midjourney 在 MJ Office Hour 上透露了未来更新功能

    – Inpainting (局部重绘)
    – Outpainting (扩展绘制)
    – 图像转文本 /describe (获取提示词)
    – 更高分辨率图片生成 (V6版本)
    – 文字溶入图像功能 (V7/V8版本)
    – 移动端
    – Web UI (不用Discord了)
    – 实时绘图
    – 用于工具构建的API

    —— 推特@Nick St. 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