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新能源汽车

  • 王传福:新能源汽车转折期 电动化与智能化差异显著 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是关键

    王传福:新能源汽车转折期 电动化与智能化差异显著 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是关键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期,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呈现出显著差异。他表示,电动化的推进更多是对传统技术的改良和优化,而智能化则是对整个行业格局的颠覆性变革。

    王传福强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产品以及产业链等方面均展现出全球领先的态势,这种领先地位大约保持在3至5年的时间窗口期。他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在市场应用和产业化推广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面对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王传福呼吁行业企业要紧抓发展机遇,坚持开放创新的国际合作道路,以更高水平的绿色技术和产品参与全球竞争。他认为,通过深化优势互补与协同合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发展。这种国际化布局不仅有助于巩固国内领先优势,也将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王传福的观点凸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将是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关键驱动力。

  • 鸿海精密工业布局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引领未来增长

    鸿海精密工业布局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引领未来增长

    近日,台湾大型电子代工企业鸿海精密工业(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人工智能(AI)服务器需求激增将成为公司今年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他表示,随着英伟达新一代GPU芯片GB200即将量产,以及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GB300,鸿海的AI服务器营收有望在未来两年内实现突破,并有可能在短期内达成目标。

    作为全球领先的代工企业,鸿海过去 decade 已经在全球范围扩展其业务版图。过去十多年来,苹果iPhone始终是鸿海收入最高的产品线之一,但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不少投资者对鸿海能否找到下一个规模可与iPhone相媲美的产品而感到担忧。对此,刘扬伟表示,鸿海已经找到了两个具有潜力的市场:一个是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另一个是纯电动汽车(EV)领域。

    在AI服务器方面,鸿海已提前布局多年。英伟达最新的GPU芯片即将量产出货,这将为AI服务器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带来重要支持。此外,鸿海还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GPU芯片GB300,进一步巩固其在AI领域的技术优势。

    同时,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鸿海也已经启动了相关布局。根据最新消息,鸿海将在2025年末至2026年初在美国和东南亚推出其首款纯电动汽车Model C的定制款车型。这一计划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新能源市场巨大潜力的把握。

    展望未来,刘扬伟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鸿海将在这两个领域持续保持增长。他强调,鸿海已经掌握了许多核心技术,并且正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相信在这些新战略的引领下,鸿海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鸿海在这两个新兴领域的布局无疑是一个重要机遇。特别是在AI服务器和纯电动汽车这两个高增长领域,鸿海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洞察力。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鸿海有望在这些领域中占据先机,并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 中国财政部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

    中国财政部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

    中国财政部12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称为加强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管理,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要求采购人应当加强公务用车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性能等情况,结合实际使用需要,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主管预算单位应当统筹确定本部门(含所属预算单位)年度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新能源汽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其中,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使用场景单一、主要在城区行驶的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采购车辆租赁服务的,应当优先租赁使用新能源汽车。

    —— 中国经济日报

  • 中国财政部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

    中国财政部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

    中国财政部12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称为加强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管理,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要求采购人应当加强公务用车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性能等情况,结合实际使用需要,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主管预算单位应当统筹确定本部门(含所属预算单位)年度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新能源汽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其中,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使用场景单一、主要在城区行驶的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采购车辆租赁服务的,应当优先租赁使用新能源汽车。

    —— 中国经济日报

  • 哪吒新能源汽车母公司股权被冻结

    哪吒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10亿股权被冻结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哪吒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10亿元,冻结期限自2024年11月19日至2027年11月18日,执行法院为桐乡市人民法院。

    前不久哪吒汽车被曝出启动大规模裁员,对此哪吒汽车予以否认,表示公司正在通过精简业务、组织优化和薪酬绩效改革,分部门按业务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整合。随后合众汽车宜春分公司拖欠供应商4800余万元未支付被告上法庭,引发多方关注。

    —— 界面新闻

  • 中国新能源汽车达产1000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今年料超过1200万辆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今天上午,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纳入统计体系的第一年,当年的产量仅有1.8万辆。到了2018年,年产量达到百万量级,再到2022年,年度达产超过五百万辆,直到今天,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的里程碑,在距离年底还有1个半月时间就比去年全年958.7万辆的产量增长了4.3%。专家预计,该数字到年底还有望超过1200万辆。

    —— 央视新闻

  • 中国要求中央机关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中国要求中央机关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中国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文件,要求中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应当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更新比例不低于30%且要逐步提高。每辆轿车的价格不得超过人民币18万元。该通知是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通知明确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配备力度、统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比例、严格新能源汽车的配备标准、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加强组织实施和宣传引导等方面的要求。机要通信用车、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用车等,原则上应配备新能源汽车。环卫清洁、技术勘察等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新能源汽车能够满足需要的应当优先配备。

    —— 中国国管局

  • 2024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份额

    崔东树:1-8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7%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10月1日发文称,2023年世界汽车销量8901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429万台,燃油车销量总比占比相对下降。2024年1-8月份世界汽车销量达到5824万台,新能源汽车达到939万台。2024年1-8月的新能源车份额达到16.1%,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10.4%,而插电混动是达到5.7%的汽车比例,而混合动力占到5.6%,油电混动的占比提升。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超过63%。2023年的中国占世界份额64%,2024年1-8月继续保持67%的份额。

    —— 崔东树

  • 世界汽车销量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崔东树:1-6月世界汽车销量达4390万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年1-6月份世界汽车销量达到4390万台,新能源汽车达到739万台。2024年1-6月的新能源车份额达到16.8%,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11%,而插电混动是达到5.8%的汽车比例,而混合动力占到6.3%,油电混动的占比提升。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超过63%;2023年的中国占世界份额63.4%;2024年1-6月继续保持64.5%的份额,其中4-6月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67%。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

  • 中国向世贸组织提出设立专家组审理美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争端

    中国请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审理美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争端

    中国商务部7月15日表示,中国已请求向世贸组织提出设立专家组,以帮助解决有关美国《通胀削减法》(IRA)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争端。美国通过 IRA 法案后,中国在三月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该法案提供数十亿美元的税收抵免,帮助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和支持企业生产可再生能源。中国商务部在声明中说,中方未能与美方通过磋商达成维护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权益的解决方案,因此正在推动其在世贸争端案诉讼进程。中国商务部说:“IRA 法案排斥中国等世贸组织成员产品,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高能源绿色转型成本。”中国表示:“我们敦促美方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停止滥用产业政策损害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