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小红书用户反映该应用存在高频获取用户信息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用户数据显示,在未使用软件的情况下,部分用户的定位等信息仍被频繁访问,最高达到3天内1.7万次读取。这不仅涉及地理位置、设备状态和照片视频等常规数据,还包括日程安排和剪贴板内容。
对此,小红书官方回应称,该平台不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获取用户位置信息,且读取频次与用户使用场景相关。官方客服表示,只有当用户主动授权开启相关权限时,才会出现此类操作现象,并强调这是正常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频数据读取问题外,网络安全专家还指出小红书存在其他风险漏洞。例如,未能有效防范的数据库注入攻击和未受保护的WebView组件等问题,均可能被用于获取用户敏感信息。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用户隐私安全的高度关注。尽管小红书官方作出解释,但用户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有用户反映最早在2024年7月就注意到类似问题,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这些情况表明,社交平台的数据收集和使用机制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移动应用领域数据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平衡用户体验与隐私安全,成为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