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建设

  • 台积电将在熊本县建设第二工厂

    台积电日本第二工厂也将设于熊本

    共同社28日获悉,台积电正考虑在日本熊本县建设的第二工厂。台积电2月将正式公布该消息。第二工厂的投资额可能达到2万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969亿元) 规模。第一工厂的厂房在去年年底建成。为了今年10月至12月开始量产,正在准备启动生产线。按计划工厂将于2月24日举行开业典礼。第二工厂将位于第一工厂附近。第二工厂预计将生产比第一工厂更尖端的7纳米半导体等。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1月18日介绍称,正就第二工厂建设事宜与日本政府展开磋商,政府提供的补贴金额等可能已经敲定。

    —— 共同社

  • 加快“宽带边疆”建设

    中国官方:2025年底5G和千兆光网通达边疆地区县城乡镇驻地

    据中国工信部官网消息,工信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加快“宽带边疆”建设的通知。到 2025 年底,5G和千兆光网将通达边疆地区县城、乡镇驻地。同时,行政村、20户以上农村人口聚居区、边境管理及贸易机构、有人居住海岛通宽带(含通光纤、通4G或通5G)比例将达到100%。另外,中国沿边国道和省道沿线要基本实现移动网络覆盖;内海海域按需实现网络覆盖。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加强卫星网络建设对抗马斯克的星链

    中国寻求用自己的卫星网络对抗马斯克的星链

    中国正在加紧努力开发卫星互联网网络,以与埃隆·马斯克的“星链”相抗衡,“星链”已迅速在全球扩张,其军事应用已在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防御中得到展示。

    北京建设卫星宽带网络的雄心面临着发射能力有限和技术壁垒等障碍。但是,尽管乌克兰的电信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但 Starlink 仍能保持与乌克兰的高速互联网连接,这凸显了对类似的卫星群的需求,这些卫星在地球附近运行,即所谓的星座。

    中国军事研究人员呼吁加快部署该国自己的星座,理由是担心关键轨道可能会变得拥挤。

    中国目前正在建设新的发射场,随着新的国有和私营企业的进入,中国的卫星产业一直在扩张。

    跟踪全球太空飞行的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 (Jonathan McDowell) 表示,2022 年,中国发射了 182 颗卫星,不到美国部署卫星的十分之一。

    总部设在美国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12 月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可能将卫星宽带连接与其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一带一路”捆绑在一起。

    报告称,巴基斯坦、埃及和其他依赖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国家将倾向于将中国卫星互联网整合到他们的网络中。它说,中国在许多经济体中的经济影响力也使其有能力阻止采用美国服务。

    —— 华尔街日报 (节选)

  • 中日南海电缆建设遭中国阻滞

    中国阻止南海互联网电缆项目

    随着北京寻求对传输全球数据的基础设施施加更多控制,中国已开始阻止通过南海铺设和维护海底互联网电缆的项目。

    据业内多个消息来源称,长期的审批延迟和更严格的中国要求,包括在其国际公认领海以外开展工作的许可证,已促使公司设计避开南海的路线。

    据两位行业高管称,由于中国的反对和冗长的许可问题,一条名为 SJC2 的正在建设中的电缆将连接日本与新加坡以及台湾和香港,已被推迟一年多。

    中国将香港附近领海的海缆海底勘探工作推迟了数月,该海缆由中国移动、中华电信和 Meta 等财团所有。一位直接参与该项目且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当局担心承包商可能会进行间谍活动或安装无关设备。

    “中国正试图对其地区的海底活动施加更多控制,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美国监视系统作为海底电缆部署的一部分安装,”前美国潜艇军官兼海军高级官员布赖恩克拉克说。

    “中国政府还想知道究竟在哪里安装了民用海底基础设施,以用于自己的测绘目的,”克拉克补充说,他现在在哈德逊研究所智库工作。

    自 2020 年美国政府开始阻止中国参与国际财团项目以来,关于谁拥有、建造和运营向全球传输互联网流量的光缆的紧张局势急剧升级。华盛顿还拒绝批准连接美国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海底电缆。

    几位消息人士称,为避免在许可问题上陷入僵局,海底电缆财团目前正寻求开辟新路线,以绕过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两条正在建设中的电缆,分别称为 Apricot 和 Echo,将分别从新加坡向日本和美国传输数据,经印度尼西亚以绕过南中国海。

    “没有明确授权,没有人敢进行操作。. . 永远不会发生,”一位欧洲海底电缆高管表示。他补充说,由于这些问题,正在采购的其他项目将避开该地区。

    —— 金融时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方舱医院建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一是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储备充足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二是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方舱医院能够快速启用,用于收治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是发现社会面病例的重要场所,因此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转入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其中,很重要一条即是“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这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处置疫情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坚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 新京报🔸

  • 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白皮书强调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强调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同促进世界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携手迈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白皮书全文约12000字,介绍新时代中国北斗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分享中国北斗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白皮书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斗系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 香港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