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市场竞争

  • 小米入侵韩国

    小米凭借旗舰手机和大型电视攻占韩国

    中国小米集团将于本月在韩国市场首次推出旗舰智能手机和电视等贵价产品。此前主要销售电风扇、中低价手机等性价比产品的小米,现在将在作为三星电子、LG电子大本营的韩国市场正式展开竞争。为此,自2018年进军韩国以来,小米首次成立韩国法人并开设实体店。IT业界透露,小米将于本月初在韩国正式推出旗下的旗舰智能手机“小米”系列,计划在本月公开进军韩国市场的战略并逐渐扩大电视等家电产品线。此外,小米还将加强此前被质疑存在问题的售后服务等对客服务。目前,将在韩国全国增设14个左右的售后服务中心。

    —— 朝鲜日报

  • 小米在俄罗斯手机市场占有优势

    中国小米领跑俄罗斯手机市场 占有21%市场

    俄罗斯移动运营商 MTS 分析师计算,去年1月至10月,俄罗斯消费者购买最多的手机品牌是中国小米,该品牌占销售总量的五分之一,同时美国苹果 iPhone 的销售额最高。研究报告称:“市场领先者仍是小米,其在销量方面占有21%的市场。之后是 Tecno (16%)、三星 (12%)、真我 (11%)、Infinix 和苹果(各占9%)。苹果手机在销售额上 (32%) 领先。”数据表明,这报告时期内,在俄罗斯共售出240万台 iPhone,销售额为2110亿卢布,销量同比增长8%,销额增长10%。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小米汽车夺取了30万辆的交付量

    雷军誓言2025年要交付30万辆小米汽车

    在跨年直播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立下“新年第一个Flag”,交付30万辆汽车。据雷军披露,2024年小米汽车完成了13.5万辆的交付量,“可能很多朋友们不太了解车厂,很多车企可能干了十几年销量都没有超过30万辆。过30万辆不是一个轻松的指标,今天干得最出色的车厂比亚迪,也是用了10年时间才过30万辆。”对于小米汽车的成功,雷军坦言,自己仿佛“活在梦里”:“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成绩,很多朋友也在问我,说实话,我自己都有点懵。”雷军表示,希望中国汽车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少一点背后发黑稿、捅刀子,“大家有本事,就放在产品和客户服务上,不要把精力放在歪门邪道的事情上。”

    —— 澎湃新闻

  • 谷歌云业务超越对手

    人工智能云之战升温 谷歌云增长超越对手

    本周华尔街聚焦云计算,谷歌增长速度超过了竞争对手,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关键信号,表明这家互联网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获得发展动力。谷歌的云业务 (包括基础设施和软件订阅) 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5%,达到113.5亿美元,增幅高于上一季度的29%;亚马逊 AWS 仍是市场领导者,增长19%,达到274.5亿美元,这意味着其规模是谷歌云的两倍多,但扩张速度只有后者的一半;排名第二的微软表示,Azure 和其他云服务的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3%。

    —— CNBC

  • 英伟达面临欧盟反垄断执法

    英伟达需欧盟批准才能收购AI公司Run:ai

    欧盟委员会周四表示,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必须就其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Run:ai 的收购寻求欧盟反垄断批准,因为这威胁到这些公司所在市场的竞争。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这一举措可能要求英伟达做出让步,以确保该交易获得批准。英伟达公司于今年4月宣布收购以色列公司 Run:ai,收购价约为7亿美元。Run:ai 的技术使开发人员和团队能够管理和优化他们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英伟达发言人表示:收购完成后,我们将继续在每个云端和企业中提供 AI,并帮助客户选择最适合他们的系统和软件解决方案。

    —— 路透社

  • 谷歌面临拆分

    美国称正考虑拆分谷歌作为垄断案补救措施

    美国司法部向一位联邦法官表示,正在考虑要求谷歌出售部分业务,以减轻其在在线搜索市场上的垄断所造成的影响。反垄断执法者在周二提交的法庭文件中表示,法官阿米特·梅塔可以要求谷歌提供其搜索结果和人工智能产品所用基础数据的访问权限。司法部“正在考虑一些行为和结构性补救措施,以防止谷歌利用如 Chrome、Play 和 Android 等产品,使谷歌搜索及相关产品和功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文件提供了32页的潜在方案,为法官在案件进入补救阶段时的决策提供了参考。司法部表示,可能会要求谷歌允许网站更多地选择退出其人工智能产品。还可能会要求限制谷歌对竞争对手的投资。

    —— 彭博社

  • 低价电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低价电商加剧中国经济通货紧缩

    因为拼多多不遗余力地降低价格,消费者蜂拥而至,使其中国通货紧缩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体现。作为中国第二大在线零售商,拼多多是那些推崇所谓“降级消费”的人的首选购物目的地。

    受房地产危机和劳动力市场低迷的影响,中国消费者支出减少,储蓄增加。由于物价下跌,利润缩水,企业不愿雇佣更多员工或投资未来,这进一步加剧了对经济的担忧。政府的大部分政策重点是支持生产和投资,但也让中国及其全球贸易伙伴充斥着过剩商品。由于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都发生在线上,拼多多的成功促使其两大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和京东也加入了低价竞争,压缩了制造业利润,进一步加速了通货紧缩循环。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实践教授唐纳德·刘表示:“拼多多既是通货紧缩的后果,也是通货紧缩的根源。”

    —— 纽约时报

  • 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销售下降到史上最低

    中国产电动汽车欧洲月销量下降至2023年2月以来最低

    中国制造商向欧洲各地客户的电动汽车销量创18个月以来最低水平,8月份注册量同比下降近一半。根据研究机构Dataforce提供的数据,48%的销量降幅导致中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二个月下降。据Jato Dynamics,上汽集团拥有的英国品牌名爵MG在整个欧洲的头把交椅,被比亚迪夺走。Jato高级分析师Felipe Munoz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部分解释名爵MG 8月份销量暴跌65%。他说,该汽车制造商一直更加重视轻度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

    —— 彭博社

  • 阿里巴巴已摆脱垄断行为

    中国监管机构称阿里巴巴已摆脱垄断行为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已停止三年多前引发调查的垄断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在声明中称,阿里巴巴集团已停止强制商家签订独家协议,改善了购物者的服务,并帮助促进了在线平台之间的竞争。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展开了高调的反垄断调查。不到一年后,当局裁定阿里巴巴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对其处以创纪录的28亿美元罚款。市场监管总局周五表示,阿里巴巴三年整改工作“卓有成效”。该监管机构还表示,将指导阿里巴巴集团持续规范经营,进一步提升合规质效。

    —— 彭博社

  • 中 chip industry 面临挑战

    中国芯片出口快速上升,但成熟工艺可能接近产能过剩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半导体进出口报告,中国官方媒体称进出口额增长是中国科技行业的一大胜利。对于成为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的中芯国际来说尤其如此。但中芯国际最新的财报显示,其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这可能归因于新技术开发导致研发成本增加,但许多非中国媒体认为,下降的原因是产能过剩,此前中国芯片行业曾承认短期难以攻克工艺问题。

    5 月份,韩国依靠先进技术芯片出口额增同比增长 54.5%,远高于同期中国的21.2%增速,美国也在提高芯片产能,预计到 2032 年将生产全球 30% 的尖端芯片。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国最近转向成熟芯片生产可能会导致未来几个月供应将远远超过需求,由此引发价格战和芯片过剩的预测成为现实。

    此外,拜登政府已宣布对中国半导体征收 50% 的关税,并正在考虑对中国制造的 GPU 和主板征收 25% 的关税,这可能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半导体出口。如果美国的制裁和关税继续增加,中国传统芯片生产产能过剩或许会变为现实。
    
    —— 数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