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天文学

  • 中等质量黑洞的关键证据发现

    天文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关键证据

    近日,中国科研团队,首次探测到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后产生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28日发表于《自然·天文》,为宇宙中存在潜伏的中等质量黑洞提供了关键证据。该项研究首次通过探测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的X射线准周期性震荡信号,提供了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关键观测证据,填补了黑洞质量谱系研究的关键缺环。该发现不仅为理解中等质量黑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关键信息,也为未来利用潮汐瓦解恒星事件的X射线时变和能谱分析(例如中国天关卫星的观测)进一步探测和研究中等质量黑洞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贝努小行星样本中发现的生命证据

    科学家在贝努小行星样本中发现生命的基石

    ​美国宇航局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去年九月返回地球的贝努小行星样本,他们发现了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分子,这些是我们所知生命的基本成分。根据美国宇航局今天的新闻稿,样本还包括“非常适合启动生命化学反应的古老环境的证据”。贝努小行星样本含有地球生命用来制造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14种,包括构成 DNA 和 RNA 所必需的五种核碱基。还发现了大量氨和甲醛,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会反应形成氨基酸等复杂分子。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发现了包括方解石、岩盐和钾盐等11种矿物的痕迹。

    —— The Verge

  • 南澳大学推出新星象导航系统

    怕电子干扰 南澳大学让无人机看星象找路

    澳洲南澳大学近日发表新研究,把星象观测方式加入到无人机导航功能内,没有GPS辅助下,透过演算法让无人机可透过观测星象自行导引完成飞行任务。随着GPS普及,指南针和星象观测等传统导航在近代成为备用方案。但由于乌俄战争关系,小型无人机虽然改变了战场型态,但对于电子干扰抵抗能力仍然很弱。南澳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演算法,让小型无人机在夜间没有GPS信号时,能够用机载摄影机拍摄夜空,并比对内建的星象图计算出导航路线。这套新的星象导航系统结构简单,因此非常适合安装在小型无人机,在实验中团队的无人机可在方圆4公里内依靠星象导航完成飞行任务。

    —— TechNews 科技新報

  • 《“千帆”卫星亮度引发天文学家警告》

    天文学家对中国首批“千帆”星座卫星亮度发出警告

    中国8月发射的首组18颗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的卫星比已有的卫星亮度高得多,这对天文学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9月30日,一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千帆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卫星的亮度范围从低空时的 8 等到接近头顶时的 4 等。这使得卫星在较高的海拔高度且足够明亮的地方可以肉眼看到(在黑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低至 6 等的物体),并且远高于专业天文学家推荐的 7 等阈值,以减轻对主要地面天文台的干扰。

    论文中还提到,“SpaceX 对其 Starlink 卫星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因为早期的观测表明,他们的第一代航天器将对天文学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为千帆报导早期结果的动机。”

    —— SpaceNews

  • 三颗躲藏在太阳炫光中的小行星

    天文学家发现三颗躲藏在太阳炫光中的小行星,其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

    美国能源部在智利Cerro Tololo美洲天文台制造的暗能量相机进行的黄昏观测,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OIRLab的一个项目,使天文学家发现了三个隐藏在太阳暮光中的近地小行星(NEA)。这些近地小行星是潜伏在地球和金星轨道内的一个难以捉摸的群体的一部分。其中一颗小行星是过去八年中发现的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最大天体。

    “我们正在地球和金星轨道内的区域搜寻小行星, ”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地球与行星实验室的天文学家、描述这项工作的论文的主要作者 Scott S. Sheppard 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两颗直径约 1 公里的大型近地小行星,我们称之为行星杀手。”

    —— NOIR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