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新高

  •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周四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创历史新高,各国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排放,以防止温度灾难性上升,避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造成破坏性影响。各国必须在下一轮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即“国家自主贡献”中共同承诺,到2030年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2%,到2035年减少57%,并迅速采取行动来支持这一目标,否则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将在未来几年内化为泡影。如果不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可能面临不可避免的灾难性的升温,升幅可高达3.1摄氏度,而各国目前尚未能完全履行其承诺。

    —— 联合国新闻稿

  • 苹果手机Q3全球出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苹果手机Q3全球出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Canalys研报指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居首,占全球的18%。苹果市场份额达18%,位居第二。小米以14%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地位。OPPO以9%的市场份额今年首次重返市场第四。vivo以两位数的增长率,以及9%的市场份额,跻身前五。Canalys分析师Runar Bjørhovde强调说:“今年第三季度,苹果出货量达历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从未如此接近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对iPhone 15系列以及苹果老机型的持续强劲需求,为其第三季度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Canalys

  • 理想汽车创历史新高交付51000辆

    “造车新势力”7月成绩单出炉:理想汽车交付51000辆 创历史新高

    8月1日电,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赛力斯汽车和小米汽车7月成绩单出炉。理想汽车7月交付新车51,000辆,创月交付量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9.4%。2024年1月至7月共计交付239,981辆。小鹏汽车7月共交付新车11,145台,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4%。蔚来汽车7月交付量为20,498辆,于2024年年初至今交付107,924辆汽车,同比增长43.9%。赛力斯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22万辆,同比增长508.25%。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4.03万辆,同比增长850.19%。7月小米SU7交付量超10000台,8月交付量将持续破万,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台交付目标。

    ——财联社

  • 日经225指数突破39000点创历史新高

    日经225指数突破39000点,创下历史新高

    22日,受英伟达创纪录的财报提振,日本芯片行业股价上涨,推动东京股市日经225指数反弹,超越1989年底泡沫经济顶峰时期1989年12月29日创下的盘中历史最高 38957.44 点,站上 39000 点。日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治理改善、通货紧缩结束等改革预期引发日本股市重新审视,海外投资者资金持续流入。海外投资者2023年净买入日本股票3.1万亿日元,2024年净买入已超过2万亿日元。东京电子和软银集团等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相关股票自年初以来一直是日本股市的主要推动力。

    —— 日经新闻网

  • 美国黑色星期五在线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美国黑色星期五在线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黑色星期五当天,美国在线销售额达到了 98 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主要得益于大量折扣以及灵活的支付方式的推动。根据 Adobe Analytics 的数据,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 7.5% (您可以在此处查看这些数据)。

    销售额轻松超过了感恩节的数字和增长率,以及 Adobe 自己对当天的预测。周四美国消费者支出 56 亿美元,增长 5.5%;分析师最初预测黑色星期五的销售额为 96 亿美元。

    黑色星期五是购物的风向标,多年来被视为对零售业最重要的假日销售期开始的日子。

    —— TechCrunch

  • 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芯片制造设备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在美国盟友实施出口限制之前,中国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已飙升至历史新高。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6月和7月中国芯片生产工具进口总额接近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9亿美元增长70%。

    大部分进口产品来自荷兰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对芯片制造设备实施了出口限制,因为它们与美国合作以减缓中国的技术进步。

    这些限制意味着某些工具的买家必须向荷兰和日本政府申请许可证,这引起了中国芯片制造商的担忧。日本于 7 月 23 日开始实施限制,而荷兰的限制将于 9 月 1 日生效。

    虽然尚不清楚进口增长有多少与将受到限制的工具有关,但这些购买表明中国希望避免其扩大芯片生产的计划受到任何干扰。

    中国企业正试图利用进口设备来增加不受西方限制的不太尖端芯片的产量。

    ——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