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任务

  • 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任务推迟至2026年

    “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任务推迟至2026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局长比尔·纳尔逊当地时间周四宣布,原推迟至2025年进行的“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将面临新的延迟。纳尔逊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阿耳忒弥斯2号”的载人绕月飞行任务推迟至2026年4月进行,而随后的登月任务则推迟至2027年进行。纳尔逊表示,该决定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对“猎户座”载人飞船及其隔热盾进行检查后作出的。纳尔逊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太空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以及我们的行业和国际合作伙伴需要这段时间来确保猎户座太空舱能够安全地将我们的宇航员送入深空并返回地球。”“阿耳忒弥斯”是美国政府2019年宣布的新登月计划。

    —— 央视新闻、Space

  • OpenAI即将推出自动执行任务的AI代理工具

    OpenAI 即将推出自动执行任务的AI代理工具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公司正准备推出一种代号为“Operator”的新型人工智能代理,可使用计算机代替人类行为,比如编写代码或预订旅行。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说,在周三的员工会议上,OpenAI 领导层宣布计划在明年1月作为研究预览发布该工具,并通过该公司的 API 面向开发者。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公司一直在进行几个与代理相关的研究项目。最接近完成的将是一款在网络浏览器中执行任务的通用工具。该计划的发布将是更广泛行业向人工智能代理软件推进的一部分,人工智能代理软件可以在极少的监督下为用户完成多步骤任务。

    —— 彭博社

  • SpaceX成功发射北极星黎明任务

    SpaceX 成功发射执行首次商业太空行走的北极星黎明任务

    SpaceX 于美国东部时间 9 月 10 日凌晨 5:23 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 LC-39A 发射台成功发射已经被推迟10次的北极星黎明任务。本次为期五天的任务由四名私人宇航员组成,不仅将到达人类自 1972 年阿波罗 17 号以来距离地球最远的位置,穿越地球的范艾伦辐射带,还将使用 SpaceX 开发的仓外宇航服进行有史以来首次商业太空行走。除此之外,还将进行近 40 项不同的科学实验,并尝试通过 Starlink 网络从太空传输数据。

    —— SpaceX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执行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任务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于10日执行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任务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当地时间9月9日宣布,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10日星期二凌晨3:38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猎鹰9号飞船,执行“北极星黎明”任务:由4名私人宇航员组成的机组人员将搭乘飞船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进入地球辐射带,并计划进行首次商业太空行走。此前在8月下旬发射“北极星黎明号”的尝试都因发射场地面系统问题和天气延误而失败。

    —— 央视新闻、SpaceX

  • SpaceX 首批无乘员火星任务

    马斯克称 SpaceX 两年后发射首次星舰火星任务 四年后发射载人火星任务

    SpaceX CEO 埃隆·马斯克周六在 X 上发帖称,SpaceX 将在两年后向火星发射首批无乘员的星舰,届时下一个地火转移窗口将打开。马斯克说,“这些飞船将无人驾驶,以测试完整着陆火星的可靠性。”此外他还补充说,如果这次任务着陆顺利,SpaceX 将在四年后首次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行。

    马斯克还预计,“从那时起,飞行率将呈指数级增长,目标是在大约 20 年内建成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

    —— 马斯克

  • 波音“星际客机”任务推迟

    出现故障 波音“星际客机”飞船返回时间被推迟

    当地时间6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一篇官方博客文章中通报,任务团队计划把波音公司“星际客机”及其运载的首批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的时间,推迟至不早于6月18日。任务团队正研究可能影响“星际客机”飞船返回地球的因素。运载两名美国宇航员的波音“星际客机”于6月5日发射升空,6日飞抵国际空间站并与之对接,原计划6月14日与空间站分离并返回地球。美国航天局国际空间站项目副经理迪娜·康特拉表示,该机构在“星际客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状态下发现了新问题——一个“棘手的”氧化剂分离阀故障。

    —— 央视新闻、路透社、NASA

  • NASA 超级计算机短缺导致任务推迟

    NASA 的任务因超级计算机短缺而被推迟

    美国宇航局(NASA)的超级计算能力未能跟上最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并且“超额认购和负担过重”,导致任务延迟,有时需要由团队购买自己的基础设施来解决。 NASA 内部审计机构监察长办公室发布的审计报告称“NASA 需要新的承诺和持续的领导关注,以重振其高端计算工作。如果不做出重大改变,该机构的高端计算可能会限制未来的任务优先事项和目标。” NASA 当前的超级计算设施存在超额分配、超负荷使用和过时的问题。例如,NASA 的“先进超级计算设施”只有 48 个 GPU 和 18,000 个 CPU。而 SLS 团队每年花费25万美元购买独立计算资源,而不是等待现有的资源可用。

    —— The Register

  • NASA 和 SpaceX 预计载人龙飞船可飞行 15 次

    NASA 和 SpaceX 希望将载人龙飞船的复用次数延长至15次

    NASA 和 SpaceX 正在寻求将每个载人龙飞船太空舱的飞行次数从5次增加到15次。名为“奋进号”的载人龙飞船于3月3日发射升空,第五次载着三名 NASA 宇航员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执行 SpaceX 的 Crew-8 任务前往国际空间站。其他三艘载人龙飞船,都已多次往返太空 (“耐力”号和“自由”号各3次,“坚韧”号2次)。

    这艘被 NASA 和 SpaceX 称为“舰队领导者”的航天器有可能证明其能进行更多的飞行。据 NASA 官员称,载人龙飞船最多可飞行15次,具体取决于该机构和 SpaceX 今年和明年将进行的资格重新认证活动的结果。“在经历这个过程时,会发现也许在第10次飞行时,有些东西就会开始磨损。所以也许在这些组件上,我们必须将其限制在10次飞行或重新设计它,以便它能够到达15次飞行,”NASA 官员指出,并补充说其中一些单独的部件已经被批准用于50次飞行。

    —— Space.com

  • 中国将实施100次左右的航天发射任务

    中国今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航天发射任务

    2月26日,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蓝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进行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

    在100次左右发射任务中,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近70次,将发射290余个航天器,实施的任务包括: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空间2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采样返回;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中法天文卫星、实践十九号等多颗民用卫星;加速推进建设航天科技集团“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 央视新闻(国内链接)

  • 飞行中的软件补丁挽救直觉机器公司的月球着陆任务

    飞行中的软件补丁挽救了直觉机器公司的月球着陆任务

    在预定着陆时间点前,直觉机器公司发现,被其命名为“Odysseus”的 Nova-C 着陆器上用于确定高度和水平速度导航的激光器无法正常工作。在和 NASA 讨论后,他们决定使用本次任务为 NASA 运送的有效载荷科学之一的激光多普勒雷达作为替代组件。该组件原本仅为 NASA 的科学演示任务设计,并不为着陆器提供功能。当着陆器进行额外绕月飞行一圈的两小时中,地面控制人员开发并发送了软件补丁,以使用激光雷达实验中的两个激光器作为着陆器着陆的主要导航工具。最终该备用解决方案提供了所需数据,并帮助着陆器成功落月。

    —— 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