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公司转向小型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公司正在转向“小型”语言模型以获利

    投入数十亿美元构建所谓的大型语言模型以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现在正寄望于一种新的收入增长方式:小型语言模型。苹果、微软、Meta 和谷歌最近都发布了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的“参数”较少,但功能仍然强大。

    通常来说,参数的数量越多,人工智能软件的性能就越好,能处理的任务也就越复杂和微妙。本周公布的 OpenAI 的最新模型 GPT-4o 和谷歌的 Gemini 1.5 Pro,据估计都拥有超过1万亿个参数。而 Meta 正在训练其开源 Llama 模型的4000亿参数版本。

    除了努力说服一些企业客户支付运行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所需的大额费用外,对数据和版权责任的担忧也阻碍了其广泛应用。这促使像 Meta 和谷歌这样的科技集团推出只有几十亿参数的小型语言模型,作为更经济、更节能、可定制的替代方案,这些模型在训练和运行时所需的电力更少,同时还能保护敏感数据。

    —— 金融时报(全文截图)

  • 英国扩大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和解决工作

    英国在旧金山设立办事处应对人工智能风险

    在本周晚些时候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之前,其共同主办国英国正在扩大自己在该领域的努力。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是一家于2023年11月成立的英国机构,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评估和解决人工智能平台的风险。该研究所表示将在旧金山开设第二个地点。这个想法是为了更接近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湾区是 OpenAI、Anthropic、谷歌和 Meta 等构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的所在地。基础模型是生成人工智能服务和其他应用的基石,有趣的是,尽管英国已与美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两国将在人工智能安全举措上进行合作,但英国仍选择投资在美国建立直接存在来解决这个问题。

    —— Techcrunch

  • 日本法院说人工智能不可以获得专利

    日本法院裁定AI发明的装置不予授权专利

    就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是否能获得专利的诉讼,日本东京地方法院5月16日作出裁决,指出“发明人仅限于人类”,因而不予授权。原告现居美国,就人工智能发明的装置申请专利,发明人一栏中填写的是“DABUS 自主发明本装置的人工智能”。3年前,日本特许厅以“发明人仅限于人类”为由不予授权。原告不服,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不予注册的决定。东京地方法院审判长中岛基至在16日的判决中指出:“知识产权基本法对发明的定义是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 。”中岛同时还指出,目前有关专利的法律并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发明,“人工智能使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按照目前的法律解释会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应该讨论立法,期待尽可能快地得出结论”,他敦促国会就此展开讨论。

    —— 日本放送協会

  • OpenAI团队解散

    OpenAI 已解散长期人工智能风险团队

    去年 7 月,OpenAI 宣布成立一个新的研究团队,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做准备。OpenAI 首席科学家、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 Ilya Sutskever 被任命为这个新团队的联合负责人。OpenAI 表示,该团队将获得 20% 的计算能力。

    现在 OpenAI 证实,“超级对齐团队”已不复存在。此前多位相关研究人员离职,该团队的两名研究人员 Leopold Aschenbrenner 和 Pavel Izmailov 因泄露公司机密而被解雇,周二 Sutskever 宣布将离开公司,该团队的另一位联合负责人也辞职了。该小组的工作将被纳入 OpenAI 的其他研究工作中。

    —— 连线杂志

  • 欧盟要求微软澄清必应的人工智能风险

    欧盟要求微软澄清必应的人工智能风险

    如果微软公司未能在5月27日之前提供有关搜索引擎 Bing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所带来的风险的更多信息,欧盟委员会可能会对其处以罚款。欧盟委员会周五表示,担心深度造假内容的传播以及操纵服务以误导选民的行为。并表示正在加强对此事的执法行动,因为尚未收到3月14日发出的信息请求的答复。如果未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委员会可能会对 Bing 处以高达其年总收入1%的罚款,并处以高达其平均每日收入5%的定期罚款。如果公司提供不正确或误导性的信息,也可以对公司处以罚款。

    —— 路透社

  • 配音演员起诉人工智能公司

    两名配音演员在纽约起诉人工智能配音公司

    当地时间16日,两名配音演员在曼哈顿联邦法院起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Lovo,指控该公司非法复制他们的声音,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其 AI 配音技术中使用它们。保罗·斯凯·莱尔曼 (Paul Skye Lehrman) 和林尼亚·塞奇 (Linnea Sage) 表示,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Lovo 在诱骗他们向该公司提供语音样本后,未经许可出售了他们声音的 AI 版本。演员们要求集体赔偿至少500万美元,并指控 Lovo 存在欺诈、虚假广告和侵犯他们的公开权。

    —— 路透社

  • 高校严查人工智能代写论文行为

    中国多所高校明确严查人工智能代写论文

    现在,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论文答辩阶段,中国多地高校发表声明,明确将引入论文检测工具,严查AI代写论文的行为。今年1月,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发布通知,明确该校将引入“AIGC检测服务系统”,对所有申请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抵制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的行为。4月,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通知,称将在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据了解,“AIGC检测服务系统”是以文本为检测对象,通过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对,区分人工创作的内容和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从而进行监管和维护学术诚信,简单说就是“用AI查询AI”。

    —— 央视新闻

  • 索尼音乐警告科技公司不要未经授权使用其内容来训练人工智能

    索尼音乐警告科技公司不要“未经授权”使用其内容来训练人工智能

    索尼音乐集团已向700多家科技公司和音乐流媒体服务发送信函,警告他们未经明确许可不得使用其音乐来训练人工智能。信函写到,索尼音乐“有理由相信”信函的收件人“可能已经未经授权使用”了其内容。索尼音乐表示,虽然他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但“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开发或商业化中未经授权使用 SMG 内容”会剥夺该公司和艺术家对其内容的控制权和“合适的补偿”。索尼音乐正在寻求保护其知识产权,其中包括音频和视听录音、封面插图、元数据、歌词等。这封信要求收件人详细说明使用了索尼音乐的哪些歌曲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歌曲是如何获取的,制作了多少副本,是否还存在副本,以及为什么起初会存在副本。索尼音乐已经给予信函收件人截止日期作出回应,并指出将在各个司法管辖区内“依据适用法律的最大允许范围”执行其版权。

    —— TechCrunch

  • 小米大语言模型正式通过大模型备案

    小米大语言模型 MiLM 正式通过大模型备案

    5月16日,据小米公司微博消息,小米大语言模型 MiLM 正式通过大模型备案。小米公司表示,小米大模型将逐步应用于小米汽车、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中。后续也将面向更多用户开放体验。据悉,小米大语言模型以轻量化和本地部署为突破口,通过端云结合,实现设备和场景之间的互联,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赋能。

    —— 第一财经

  • 美国和中国在日内瓦的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

    在首次人工智能对话中,美国指责中国“滥用”人工智能,北京抗议华盛顿的限制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5日,即中美两国政府在瑞士日内瓦就人工智能举行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的第二天。美国官员对中国“滥用人工智能”表示担忧,而北京代表则谴责华盛顿对人工智能的“限制和施压”。闭门会谈的摘要涉及人工智能的风险及其管理方式,暗示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方面的紧张关系,而人工智能已成为双边关系的另一个导火索。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美两国在前一天举行的“坦诚和建设性”讨论中“就人工智能安全和风险管理各自方法交换了看法”。北京方面表示,双方“深入、专业、建设性地”交换了意见。

    —— 美联社(摘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