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

标签: 中国电动汽车

  • 中国电动汽车车企向欧盟法院提出关税诉讼

    中国电动汽车车企向欧盟法院提起关税诉讼

    欧盟法院网站周四公布的文件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吉利以及上汽集团已向欧盟法院 (CJEU) 对欧盟的进口关税提出质疑。欧盟在进行反补贴调查后于去年十月底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在欧盟10%的标准汽车进口关税基础上,对包括比亚迪加征17.0%,吉利加征18.8%,上汽集团加征35.3%。法庭文件显示,三家均于周二向欧盟普通法院提起了诉讼,即提出质疑的截止日期前一天。欧盟中国商会 (CCCEU) 表示,代表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的行业机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在周三提起了申诉。

    —— 路透社

  • 韩国政府研究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方案

    韩国提对比亚迪发起反补贴税调查可能性

    韩国政府表示,借鉴欧盟经验,可研究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方案。产业通商部人士18日在中央政府世宗办公大楼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国内企业等利害关系方提起反补贴调查申请,将根据补贴协议和关税法开展公正透明的调查。当被问及在比亚迪即将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之际,政府是否研讨征税问题时,该人士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税率超过10%的最终反补贴税,韩国关税法中也有征收反补贴税的条款。比亚迪韩国公司17日宣布,已经与6家当地经销商签约,将于明年1月在韩国正式启动业务。

    —— 韩联社

  • 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销售下降到史上最低

    中国产电动汽车欧洲月销量下降至2023年2月以来最低

    中国制造商向欧洲各地客户的电动汽车销量创18个月以来最低水平,8月份注册量同比下降近一半。根据研究机构Dataforce提供的数据,48%的销量降幅导致中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二个月下降。据Jato Dynamics,上汽集团拥有的英国品牌名爵MG在整个欧洲的头把交椅,被比亚迪夺走。Jato高级分析师Felipe Munoz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部分解释名爵MG 8月份销量暴跌65%。他说,该汽车制造商一直更加重视轻度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

    —— 彭博社

  • 中国电动汽车关税可能引发中德贸易冲突

    中国商务部长称电动汽车关税将对德国和中国造成损害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表示,欧盟加征关税将严重干扰贸易和投资合作,对中国和德国均造成损害。据9月17日发布的声明称,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会谈时表示,希望尽快达成符合世贸规则的解决方案,避免中欧经贸摩擦升级。哈贝克表示,德方支持自由贸易,欢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欧投资,不赞成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德方将敦促欧委会同中方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尽一切努力避免贸易冲突。欧盟委员会即将提议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5.3%的额外最终关税。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电动汽车在6月份占据了欧洲市场11%的创纪录市场份额

    关税生效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占据创纪录的11%市场份额

    在欧盟高额关税本月初生效前,6月份,中国品牌占据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 11%,创下了注册量的新高。据研究公司 Dataforce 的分析师统计,中国上汽集团是销量第一的汽车制造商,其 MG4 掀背车已大量运往经销商。7月5日之前注册的汽车可以出售给客户,无需缴纳进口电动汽车的附加关税。Dataforce 数据显示,中国品牌6月在欧洲的注册量超过2.3万辆电动车,创历史新高。随着欧盟增加关税的生效,未来几个月销量增长能否持续将受到密切关注。欧盟的临时征税要求上汽集团缴纳 38% 的额外关税,而比亚迪则需缴纳额外 17% 的关税。

    —— 彭博社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反对欧盟加征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或引发贸易战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称此举将引发贸易战并威胁德国就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VDA) 负责人希尔德加德·穆勒对《星期日世界报》说:“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们的企业正依托创纪录的资金进行转型,其中一部分来自于这个核心销售市场。”穆勒指出,倘若爆发贸易冲突,欧盟针对中国政府补贴中国产汽车而加征的关税可能迅速产生负面影响,令欧盟推广电动汽车和数字技术的目标面临风险。

    —— 彭博社

  • 特斯拉和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战胜德国车企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领跑电动车赛道,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德国汽车制造商曾雄霸汽车行业数十载,其品牌一度是卓越的代名词,令消费者心生向往。但随着该行业转向电动汽车,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将近十年时间里,尽管投资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但大众(VW) 、宝马(BMW)、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等车企仍尚未能侵蚀特斯拉(Tesla, TSLA)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这些德国汽车制造商正与科技巨头合作,而非自行开发用来驱动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的软件。它们在电动汽车创新的较前沿领域落后于中国的后起之秀,在这一关键的亚洲市场上节节败退。

    本周,全球最大车展之一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在慕尼黑举行时,德国车企的这种防御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电动汽车市场领头羊特斯拉多年来首次参展。中国的多家新兴公司也是如此,所带来的车型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慕尼黑国际车展每两年举行一次,曾是展示德国汽车工业实力的舞台,如今却让人深刻认识到,新涌现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不仅通过更低的成本给德国乃至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压力,还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令这些老牌车企试图缩小的差距日益扩大。

    ——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