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安全组件即小米的杀毒引擎添加有国家反诈中心的扫描接口。(mogua分析)
分类: 微闻快讯
-
马斯克民意调查后Twitter开始恢复封禁账号
自从马斯克的民意调查以来,Twitter已经开始恢复大约6.2万个粉丝超过1万的账户,Platformer了解到,其中包括一个粉丝超过500万的账户,以及75个粉丝超过100万的账户。在记者发稿前无法得知这些账户的身份。在内部,员工将这一事件称为 “大爆炸”。
—— Platformer
-
苹果广告撤离推特
苹果广告撤离推特 马斯克威胁要开始卖手机
(早报讯)科技巨头苹果(Apple)广告撤离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让推特新主人马斯克动怒,甚至威胁要自己开始卖手机。
马斯克刚刚在11月28日发推文说,科技巨头苹果(Apple)已停止在推特上投放广告了。他公开点名挑战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Tim Cook)说:“苹果公司基本上已停止在推特上投放广告。难道是他们讨厌美国的言论自由吗?”
在发布上述推文几分钟后,马斯克又直接发推文给库克说:“库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虽然苹果没有立即回应,但是根据纽约广告咨询顾问公司Mediaradar,今年到目前为止,苹果公司已经在推特广告上花费了4000万美元(约5497万新元),是推特2022年的“顶级广告商”之一。迄今为止,苹果社交媒体总支出的84%都花在了推特上。
但是在马斯克解雇推特的大部分高管后,许多大型广告商都担心品牌形象以及推特广告领导层缺乏明确性,而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到目前为止,广告商包括: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辉瑞(Pfizer)和Stellantis等公司都以“等待马斯克的推特内容管理计划的细节”为理由,暂时停止了他们在推特的广告。
但是财大气粗的马斯克却在他的推特上放话说,如果苹果和谷歌公司Alphabet抵制推特,他就会去制造手机。
—— 联合早报
-
疫情防控中的核酸检测乱象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核酸乱象不止,疫情永无宁日
核酸检测结果,是我国决定疫情防控措施最直接、最基础、最关键的科学依据。疫情发生近三年以来,从亿万民众到各级政府和国家,都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无法估算的沉重代价。
客观地说,核酸检测为迅速阻断病毒传播,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尽早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目标,至今仍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批“生逢其时”的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应运而生。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支撑的同时,此起彼伏的核酸检测也乱象丛生。
2021年1月,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公司参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在31万余人的样本尚未检测完成的情况下,谎报样本检测结果,给邢台疫情防控造成重大损失。粗略梳理官宣通报,仅在今年被做实查处的核酸造假案件至少已涉及多个城市的十几起:
1月12日,河南许昌,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负责人“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4月22日,安徽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
5月5日,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公司在黄浦区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一天测出13个核酸“阳性”,而后的复检中13例“阳性”核酸全部阴性;
5月下旬,北京市连续查处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等三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三十多人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随后,9月27日河北石家庄和合医学检测实验室,对核酸检测出的阳性病例隐瞒不报,故意造成疫情传播被立案调查;11月10日昆明寰基医学检验所在采样过程中弄虚作假,造成该检验所出具虚假检测报告;11月13日,内蒙古赛斯基因公司,将部分群众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反馈为阳性;这,也还仅仅是核酸造假被官宣实锤的一部分。此外,山西朔州、陕西榆林等地也正在核查群众反映强烈的核酸检测乱象。
如此前赴后继的核酸检测公然造假,不仅增加疫情防控的阻力和难度,事实上也严重消减公众对核酸检测的公信力。
一份虚假的核酸检测报告,可能会引发疫情扩散,让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持续数月,甚至让一个区县甚至一个城市停摆;数以万计无辜群众因此被静默、被管控,生活工作遭遇重创。
核酸检测乱象社会公众反映强烈,已经到了非重典不能止乱的时候了!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原文已删除)
-
人民日报国际频道在Telegram上线
人民日报国际频道入驻 Telegram
中国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现已在通讯平台 Telegram 上线。截止目前仍启用 Comments 和 Reactions。
加入频道:@PDChinaNews
——PDChina@Twitter
注意:
1. 频道拥有者可以查看订阅者信息,因此务必不要订阅,但仅浏览历史讯息仍是安全的。
2. 此频道内讯息不能代表本频道立场。 -
美国驻华使馆对海外美国公民提醒储备14天的补给
美国驻华使馆致信在华美国公民,鼓励储备14天的补给
声明说:美国最优先考虑的是海外美国公民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我们正在积极与我们的公民合作并协助他们应对最近中国 COVID-19 感染率上升带来的挑战。随着疫情的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 (PRC) 当局扩大了 COVID-19 预防限制和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住宅隔离、大规模检测、关闭、交通中断、封锁和可能的家庭分离。伯恩斯大使和其他使团官员经常直接向中国高级官员提出我们对其中许多问题的担忧,并将继续这样做。
我们鼓励所有美国公民为您自己和您的任何家庭成员保留 14 天的药物、瓶装水和食物供应。
—— 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
-
Telegram将推出匿名虚拟号码服务
有消息说 Telegram 将推出匿名虚拟号码服务,在 Android 的 Beta 版 Telegram 中可以看到在 Fragment 平台上购买虚拟号码的提示。在早期的 Beta 版本中,可以使用前缀为 +888 且属于 Fragment 的号码登录帐户。(开源社区频道)
-
中国动态清零可能结束
高盛:中国或明年4月前结束动态清零
高盛认为,中国可能在明年4月前就结束“动态清零”,比普遍预期的还来得早。但由于近日中国大陆多地出现抗议行动,中国官方有可能“无序”地开放。
据彭博社报道,高盛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闪辉星期天(11月27日)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中国在2023年第二季度前重新开放的可能性为30%。
闪辉在报告中写道,中国中央政府可能很快就需要在加强封控和放宽防疫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地方政府难以既要控制疫情传播,还要兼顾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的落实。
中国大陆疫情近期持续升温,截至星期天,当地已连续五天单日新增病例写新高。
闪辉认为,动态清零政策打乱经济发展,限制人员流动和商业活动,加上近期疫情形势恶化,都将对中国今年第四季经济增长构成下行风险。
高盛预计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3%,略低于彭博社经济学家的3.3%预测。
闪辉说,虽然预测中国有可能在明年4月前开放,但高盛仍认为中国在明年第二季开放的可能性最高,大约有60%的可能性。
不过,恒生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丹星期一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则认为,有鉴于冠病病例的激增,中国官方不太可能现在就逐步放宽封控措施,因为不计后果地开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更为不利。
她认为,如果开放的节奏太快,进而导致死亡病例激增,可能会让许多地方政府在工业放宽的先后优先顺序之间陷入尴尬的境地。
—— 联合早报
-
马斯克称 Twitter 月活可达10亿
马斯克表示,推特用户注册量创历史新高,并预示推特月活可达10亿
11月27日(路透社),推特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说,社交媒体平台的新用户注册量处于 “历史最高水平”,因为他正在努力应对广告商和用户因担心验证和仇恨言论而大规模出逃的情况。
马斯克周六晚些时候在一条推文中说,截至11月16日,在过去七天里,平均每天的注册人数超过200万,与2021年同一周相比增长66%。
他还说,用户活跃时间创下历史新高,截至11月15日,过去七天平均每天有近80亿活跃时间,与去年同一周相比,增加了30%。
在周日早些时候的另一条推文中,马斯克说他看到了一条 “在12至18个月内使Twitter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的道路”。
—— 路透社
-
中国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
人民日报:中国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充分体现了中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的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
《人民日报》周日(27日)头版刊发署名为仲音的文章《坚定信心,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文章指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中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首要标准。
文章写道,疫情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国民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因此中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来之不易。
文章称,中国的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防控措施科学有效,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应有充分的信心。
文章称,必须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错误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
文章提出,各地要加大生活必需品上市量和储备量,保障受疫情影响地区的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制定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八条举措;印发交通运输行业的15条优化措施。
—— 联合早报